江铭花费了整整五个小时,才把脑海中的图纸一点点录到了电脑里。
像芯片这一类的电路设计,早已不是通过画图来完成的了,几万亿个忆阻器晶圆通过电路相连,要是靠手画怕不是要画三辈子。
事实上,现在的电路设计全靠编程,将一个个具体的电路功能通过代码编写成具体的封装模块,再将多个封装模块继续通过代码统一在一起,最后软件会自动根据程序代码生成电路。
不过由于电路设计软件中并没有忆阻器这个元器件,江铭为了定义一套忆阻器电路的程序逻辑就花费了整整两个小时。
他从电脑前抬起头,揉了揉已经有些发酸的手腕,伸了个懒腰。
3D打印所需的图纸准备好了,接下来还需要对应的金属材料。
一共只需要25g二氧化硅,5g铌酸锂,金,3g铂以及钛。
就连江铭也没想到,要训练那么庞大参数量的人工智能,在使用忆阻器模拟电路后,竟只需这么一丁点材料打印出的一小块芯片就能完成训练。
他小心地把3D打印机重新收回系统仓库,脚下生风地离开了实验室。
不一会儿,他已经带着一小包从朱宇的实验室拿来的材料重新推开了门。
为了防止操作失误浪费材料,他基本上都拿了双份的份量。
从系统仓库中拿出纳米级3D打印机,江铭连接上电源,又通过数据线把电脑上的图纸导入打印机。
他手指轻点在打印机控制面板上的启动按钮上,随着一阵电流声,透明观察窗内亮起了柔和的灯光,侧面的前处理模块缓缓从展开,露出里面放置原材料的托盘。
江铭先把第一件二氧化硅材料放了进去,在图纸中选择了对应的材料,托盘噌地回收了回去。
整个前处理仓内部一阵呼呼的气体声音,虽然那不知名材料的灰黑外壳仍保持着室温,但江铭都能想象到仓体内部恐怖到足以融化二氧化硅的灼热。
不出五分钟,第一份材料处理完成了,仓体的顶部再次展开,已经不见了刚刚放入的二氧化硅材料的踪迹。
之后,江铭依次处理了剩下的几种材料,根据材料不同,处理时间也不尽相同。
很快,全部材料都消失在前处理仓内,应该是已经被处理成可喷溅的液态纳米胶体存储在打印区的“墨盒”里了。
江铭又一次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开启了打印。
打印仓中的机械臂立刻开始飞快地动了起来,每一个机械臂都能进行三个自由度的扭转,以各个角度将打印前体通过纳米喷针喷射在板子上。
纳米级别的打印前体一喷射到指定区域,就飞快地凝固,以江铭的肉眼来看,完全看不到这些胶体颗粒的喷射与凝固过程,只能看到在机械臂鬼畜般的颤动下,一个薄片一点点凭空生长出来。
大约十分钟之后,机械臂越来越慢,逐渐停了下来,纳米喷针也已然收了回去。
江铭定睛看去。
一块芯片静静地躺在打印仓内。
他把芯片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拿到眼前仔细观察,芯片的正面被严密的金属所覆盖。由于纳米级打印的缘故,整个芯片表面极端平整,如同镜子般反射出整个屋内的影像。芯片背面是无数数不清的引脚,应该是可以插在电脑的芯片卡槽中直接使用。
训练芯片的阻碍就这样解决了!
江铭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
之后的一周,一辆辆卡车不定时地满载着硬盘停在澄宇科技所在的街道,工人们抬着一箱箱贴着编号的硬盘走进了澄宇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