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数据量,怕不是要上万块最新的人工智能训练芯片花上几个月时间才能训练完吧?”,高院士咋舌道:“就算每一块只要十万块,你也需要整整十亿的资金,这几乎是华国能给科研项目拨款极限的两倍了。”、
高泽也是华国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自然对项目拨款等信息了如指掌。
“的确如此,因此我准备之后启动澄宇科技集团旗下的澄宇智能公司的融资,来获得资金。在数据来源上也会与华国的公司合作,不用国家拨款也足以完成这项试验。”
江铭的声音斩钉截铁,事关晋升任务,这个图灵测试他是说什么都要想办法突破的。而且要尽快,他完全不想等到明年春季的项目申请会再开始。
然而他的话听到众教授耳朵里却多了另一层意思。
这是多么坚定的科研之心啊,创办企业,不为财富,只求靠融资做科研项目。
“金陵城不愧为商业中心啊...”,高泽又一次感叹,不过这一次的话却完全变了一种意味。
这么大的科研工程,远超项目申报极限的资金需求,如果是他们京城的科研团队,还真不敢下手做。
这个实验甚至无法依靠前期实验验证可行性,只能直接上大规模的正式训练。
因为这本就是要靠量变来产生质变的,如果参数量达不到这个量级,很可能无法涌现出智能来。
就像是给苍蝇学再多的资料,它的大脑也不足以产生智能一样。
江铭的学术规划介绍完成了,众评委脸上仍残留着未散去的震惊。
而对于江铭的千人计划决议,高泽也在心中有了定夺。
他决定将考察期延期到半年,半年后交由学术委员会主席重新确定是否吸纳江铭进入千人计划。
这并非是因为江铭的水平不够进入千人计划,也不是他的想法太超前跳脱。
而是高泽觉得,江铭在创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似乎完全不受束缚地自由前进,在信息学领域里生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进入千人计划反而有可能干扰到江铭。
毕竟除了对研究员有资助和支持之外,进入这个圈子也是需要完成上面派发的重点关键科研课题的。
这个千人计划说到底就像是一个科研连队,帮助上面扫清一些特定的战略目标。
江铭的科研路数,更像是那种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战场自由人,放着不管,反而战果颇丰惊喜连连。
随着高泽的问题结束,众多评委也都确认了江铭的方案似乎有戏,一位位教授都开始踊跃地问出自己的疑问。
问题也是超出了答辩的范畴,但凡是研究方向上有困惑的地方都在此时抛出来,想要听听台上这位研究新星的看法。
一时间,提问声不绝于耳,夹杂着教授之间的互相讨论声,俨然让严肃的答辩现场变成了集市。
与众教授的激动不同,坐在等候席的时晨涛此时却被压力扼住了喉咙,台前教授们的喧闹更是令他口干舌燥。
江铭的能力和成果实在是强的可怕,自己又怎么和他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