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看来,只有自食其力了。只要把江铭争取进来,他才能看到一丝完成考核的曙光!
“周主任,算我欠您一个天大的人情,我记得您手底下还有学校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名额,您看走这条通道把江铭招进来行不行?”
周德杨听了这话,惊讶得瞪圆了眼睛,眼镜都滑下去一半。
“什么?你还想把他招进创才班,你知道这创才班是什么性质的吗?”
“那可是特招进来的学生都要再考试,然后优中选优才从中筛出一批佼佼者!”
“上面的意思是提前招揽一批有能力的天才绑在学校这条科研线上,后续的路学校都给铺好了。”
“你找我要一个特招就算了,每年也不是没人走后门往里塞人,学校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这个班的名额可是各个学院都盯着的!”
“没没没,哎呀周主任,我哪儿敢张口就找您要这个呀。”
“您看,这个创才班不是不占学院特招的名额嘛,这要是我们学院有人进了创才班,还得您再到处寻么个孩子特招过来。”
“我这就找您要个创才班考试的名额,让江铭考一考,如果他一下考进去了,这不就也不占名额了嘛!”
周德杨其实是徐建华的同门亲师哥,只是挂名在招生办,负责部分招生事宜。
原本凭借徐建华和周德杨的交情,还犯不上用敬语,但徐建华越说越激动,赞美之词一个劲儿地往外冒,恨不得把周德杨捧到天上去。
周德杨最终还是松了口,他叹了口气。
“唉...真不知道那个姓江的小子给你下了什么迷魂汤,让你这么推崇他。不过如果真是人才,招进来也算是我们赚了。”
周德杨把那张特招申请表仔细收好,继续说道。
“不过我得你提醒你两点,一是这件事别声张,否则上面倒查下来,终究是有不合规的地方我们不好交代。”
“二是这创才班考试可不是普通的考试那样一道题一个答案,学一学背一背就做出来了。”
“学校会由多个工科学院的中高级研究员组成专家组,在各个领域里出一些发散性的材料阅读题,最终共同阅卷评分,为的就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徐建华这才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愧是我的亲师哥,果然明事理。等江铭进了我们实验室,你就是他的亲师叔!”
“最后确认一下,你确定江铭能通过这种灵活的考试?”
“当然,我对他有信心!”
徐建华压根没想过江铭会通不过考试,尤其是这种考验现场学习和创新力的题目。
他很理解这类学生,或者说他自己曾经就是这样。
回想当年他的中学时期,也同样曾在考试上屡屡碰壁。
厌倦了在已经学会的知识上反复练习,也无法在没水平的枯燥题目上集中注意力。
但是,考试能力真的代表科研能力吗,徐建华认为这不是绝对的。
在他看来,江铭的天才毋庸置疑,太死板的解题形式也许是一种束缚。
天才有天才的考验方式。
他期待着能在创才班的考试上,让一众教授看看他所认定的天才的真正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