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里就是这样,司法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承载了解决百姓矛盾纠纷“定海针”的功能,人与人之间为了利益的保全,可能无法想象一个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或者说出什么样的话,甚至于包括在法庭之上。因此在法院里时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奇葩的案子,真话假话也同样相互交织映错,有的时候想想,确实人心的善恶不是能够仅凭外观去判断的,有的时候甚至于自己的骨肉都可能为了利益而选择背刺。
而对于审判机关来说,情与法的平衡又是一个时常需要去面对和调和的问题。王濛在进法院之初就被告诉,司法审判人员不能机械地依照法条、证据而不顾事实去断案,这会让法失去了它应有的温度,还很可能会错过真正的真相;同样也不能失去了法律人应有的理性,而仅仅只是基于感性的认识去衡量一个事情的是非对错。
虽然说阿姨的故事确实令人同情,但其实也有那么一瞬,王濛的脑海中同样也划过了各种可能性。但对于王濛来说,她依然还是会选择去相信人性的善。
送走了阿姨,王濛回到了接待室。
一整个上午,接待室都再没有人来访过,反倒是导诉台和立案庭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
王濛简单整理了一下接待登记表,把它拿给了吴姐。
“怎么样?”吴姐问。
“好又不好。”
“这话怎么说?”
“好的就是,感谢吴姐一上午把我从案卷里解放出来,然后还把大把的当事人挡在了接待室门外,您凭一己之力就解决了全部当事人的疑问。”
“啊哟,你伢嘴还挺甜。”
“可不是嘛,我看除了那个阿姨之外,就没有一个人来接待室的,还不是您吴姐的工作做得好,为群众答疑解惑!”王濛调皮地说。
“哦哟,真会说。那你接待的那个是怎么回事?”吴姐好奇地问道。
“还不就上诉嘛,我教那位阿姨把上诉状填了,然后也交立案了,后面我估计后面可能要走鉴定。”
“那还是相当不错的嘛!”吴姐打趣地说道。
“可别说了吴姐,这就是让我难过的事,阿姨是被告,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原告提交的案件的证据又很完整,后面上诉开庭了阿姨可能连证据都没有。”王濛叹着气说。
“那后面找司法鉴定所鉴定一下就好了嘛。那看来你可得好好跟一下这个案子哦,很可能这个案子后面分给你呢。”
听到吴姐这样说,王濛不禁瞪大了双眼,因为自己所在的审判庭是民事庭,主要是负责民事纠纷,虽然法院内部民事庭有好几个,但是在分配法官的时候由于是系统随机分配,因此很有可能阿姨的案子会分配到自己的手上,到时候自己很可能要审理这个案子。
想到这王濛突然就觉得头大,不过吴姐说的倒是,对于阿姨来说,唯一存疑的地方就是签字笔迹究竟是不是阿姨所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