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员的第二个法子,那便是书中所述的兴办国有实业,以商事国有化为手段,丰富我大清国库之收入!
第三个法子,生员却不敢说!”
咸丰和胡沅浦都是奇怪,“朕恕你无罪,只管说来就是!”
乔致庸谢了一声,这才伏地行礼道:“生员上奏皇上,请诛朝堂颟顸无能、害国害民之诸贼!”
咸丰大吃一惊,这小子怎么回事,官还没当上,竟然就学人家御使,动不动就要请诛某某某,不愧是孔子门徒,这诛杀少正卯的本事学的倒是一流!
“你要诛杀何人!”
“请诛刑部尚书周祖培、大理寺卿恒春、御史蔡绍洛!”
咸丰明白了,这小子是有备而来啊,难为他了,自己刚准备要实行的政策竟然就被他知道了,莫非是胡沅浦告诉他的?
胡沅浦被咸丰的目光弄的糊涂,这事可跟他没关系啊,他什么都没说!
乔致庸找到状态了,也不用人问,直接就演技上头,猛然抬头双眼含泪道:“皇上,我国朝今日国用之匮乏,除军费支出过大外,归根结底并非我国穷困,实乃道光年间西人鸦片走私所致的白银外流与银贵钱贱啊!”
乔致庸的意思很简单,没银子花不是因为花的多,而是压根就缺“钱”!这话看似是废话,实则就是在剖析道光以来白银外流与铜钱铸造不足的原因。
咸丰登基后,财政危机已然十分严重,这两年户部那帮人想了很多的法子,包括但不限于卖官鬻爵、裁撤停发饷银、增加学额、考试名额赚招生费等等。
但这都是小打小闹,到今年靠着卖官也才换来二百多万两银子,投到南方去根本是杯水车薪。
真正的大举措,说到底不过也就是加税加赋而已。
眼下的税赋,除了田税加征外,还有盐税和关税,都玩起了借征的把戏,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税也都提前收,搞得民不聊生!
乔致庸提出的厘金法子,其实也是一个害民的恶政,但是好在经由他的设计,厘金没有变成原本历史上那种处处设卡、反复抽厘的收法,而是由各省的厘金分局妥善征收,才算减轻了民间商贩的负担。
厘金分局缴纳的银两,都是运到中枢统一分配,杜绝了原本的地方不对随抽随用的弊端,着实给咸丰帝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若非如此他可不会巴巴的召见一个还没通过会试的年轻人。
对于上述的这些措施,乔致庸多少都可以理解,但是他实在无法接受的就是咸丰即将要采纳的一项政策——铸造当百大钱、发行官票与宝钞。
这种鬼把戏历朝历代都有人玩过,但最后的下场都不美妙,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下场只能是民怨沸腾。
老百姓不是傻子,不是说你规定大钱值多少钱就能买多少东西的,你给钱涨价,商户自然也给商品涨价,谁都不肯亏了自己。
本来因为太平军遮断长江,南方铜料难以北运,造点铜钱都不够,政府再改铸大钱,那样铜料势必更加不敷使用,民间毁坏普通制钱、私铸大钱的现象必然也限制不住。
至于滥发纸钞,元世祖和洪武大帝都没玩明白的东西,你咸丰想搞,未免是太过不自量力了吧!
这些鸟人想发的还不是普通的纸钞,而是没有任何准备金、且不能兑现的空头钞票。就这几天,乔致庸已经听李德龄说京城里疯传朝廷要废掉可以兑现的银票,搞得好多人跑去票号兑现银,搞得200多家票号倒闭。
广晋源的大掌柜成青崖为此掉光了无数根头发,幸亏他家大业大才撑了过来,但是传店之宝一百多个银冬瓜也换出去好几十,老头眼睛都快哭瞎了。
真让这皇帝和这群蠢货把事办成了,吃亏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朝廷肯饮鸩止渴自己绝了自己的根,可乔致庸并不想天下的百姓跟着吃亏受苦。
他的任务是一方面,更有着家国情怀在这里,他如今也算是有点影响力,若是放任朝廷残害百姓,他的良心实在是过不去。
咸丰听了乔致庸的想法,心里也是赞赏这年轻人的远见卓识,他虽然能力不足,但是听话听音还是能做到的。
有人支持倡议,那就势必会有人反对,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就对这套法子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历史上这位侍郎上书建议将不兑现纸钞改为可兑现,被当时恼羞成怒的咸丰帝当成了背黑锅的首要人选,大加申斥,甚至传到了西方马老爷子那里去,写进了本本轮里面。
不过眼下的咸丰头脑还是清楚的,听了两边的主张,他也觉得王茂荫说的没毛病。
关键问题的关键不在这啊,害民与否他顾不上了,他咸丰这个皇帝老儿,是真特娘的没钱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