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沛卓石化来了,也得遵守夜之城的法律法规。”
面对记者们的追问,克洛温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态度,就算“生物技术”的坚实盟友“沛卓石化”下场,也不能让他有丝毫的动摇。
更何况,“沛卓石化”现在可还不一定会下场呢,因为他们和“荒坂”也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没有什么直接业务冲突的公司,大都关系良好,“荒坂”的庞大部队,也是“沛卓石化”一直在努力维持的客户。
不只是和“荒坂”,事实上,“沛卓石化”和“军用科技”、“欧洲商用机械”、“国际电气公司”等巨头公司的关系都还算良好。
他们之间签有特殊条约,可以批量用折扣价购买“CHOOH2”,做生意嘛,只要给钱,和谁做不是做?
不过,能源总有其他的来源,企业联盟也是善变的,“沛卓石化”并不是巨头们唯一的选择。
“苏石化”的石油储备要远远高于“沛卓石化”,在“CHOOH2”的行业里也在迎头追赶,论起公司规模,更是比“沛卓石化”大。
这个世界的市场份额就只有那么多,你多一点,我就少一点,作为最主要的两个能源供应商,他们之间的竞争是白热化的。
在传统燃料市场,“沛卓石化”已经败给了“苏石化”一次,而在有先发优势的“CHOOH2”行业里,“沛卓石化”绝对不能再输。
因此,在“荒坂”已经如此明显的进行表态之后,“沛卓石化”未必就会直接站出来反对。
一个“夜之城”而已,远没有“荒坂”的订单来的重要,何必为了这件事情去得罪“荒坂”呢?
现在“荒坂”可能两边都买,但要是把“荒坂”得罪死,人家全买“苏石化”的,那“沛卓石化”不是亏大发了?
经历过不少残酷的权力斗争,如今已经执掌“沛卓石化”权力多年的帕克家族的人可不傻,他们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且,帕克家族和“夜之城”之间,未尝就没有利益共同点。
比如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德克萨斯人”,帕克家族在“独立与联邦”之间的选择,那毫无疑问也会是“独立”。
而且,“夜氏集团”和“沛卓石化”之间,其实也签署了关于能源方面的巨额订单,是和“自由州联盟”的订单一起签订的。
利用武器、义体装备供应,并且主动让渡了一部分利益,克洛温成功打入了“自由州联盟”,成为了联盟中举足轻重的一份子。
而在那之后,他就一直在让“夜氏集团”、“夜之城”与“自由州联盟”进行深度绑定,凡事“夜氏集团”都得过去说两句。
作为联盟各州军队使用的“义体”、“武器装备”的供应、设计、生产方,在能源采购这方面,“夜氏集团”自然是牢牢的抓住了话语权。
和“沛卓石化”的能源订单签订,就是克洛温一力主导完成的,他对“沛卓石化”要求的是和“军用科技”差不多的能源供应待遇。
而如果“沛卓石化”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那他们就会转而去寻求与“苏石化”进行合作。
作为垄断美国市场多年的能源巨头,这半个美国的庞大传统市场,“沛卓石化”自然是不会放弃的。
克洛温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损失,甚至还有的赚。
以前“自由州联盟”这边的军事力量比较孱弱,军工方面的能源需求其实没有那么大,大都是民用需求。
克洛温这一通骚操作,等于是凭空帮忙造了个消耗巨大的军工市场出来,“沛卓石化”为什么不签呢?总不能真的拱手让给“苏石化”吧?
而且,“自由州联盟”的武装力量强大起来之后,对于“沛卓石化”的好处并不只是多了一个订单需求量大的新客户而已。
“自由州联盟”的武装力量的存在,也能够帮助“孤星共和国”缓解压力。
作为和“阿拉斯加共和国”、“夜之城”一样还独立于“新美国”之外的“自由州”“德克萨斯州”和“新美国”的关系是最紧张的,边境摩擦就从来没有停下过。
对于总部一直扎根于“德克萨斯”的“沛卓石化”来说,重归“新美国”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因为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现在的“新美国”,那就是“军用科技”的一个皮套。
作为曾经也和“军用科技”争过世界前五地位的巨头企业,“沛卓石化”可不会甘居人下。
你“军用科技”能够掌控“新美国”,凭什么我“沛卓石化”就不能掌控住“德克萨斯”?
说实话,“沛卓石化”对整个“孤星共和国”的掌控力,那可比“军用科技”对“新美国”的掌控力强太多了。
“沛卓石化”掌握着“德克萨斯”的所有油田,大面积的耕地,从能源到食物到医药,几乎就是全方位的掌控。
“孤星共和国”不像“阿拉斯加”一样离的远,他们能在“新美国”的眼皮子底下蹦跶,能一直坚挺着存在,少不了“沛卓石化”的功劳。
企业之间就是这样,关系错综复杂,这边在跟你合作着,另一边可能还在对抗,没办法,大家想要的都太多。
克洛温的新闻发布会很快便宣告结束,毕竟他只是简单的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公布了一下,接下来就是等“生物科技”方面给出的回应了。
带着十分复杂的心情,记者们离开了市政厅,他们没有想到,“战争”的开始竟然来的这样快,甚至可能最快明天就会开打。
“夜氏集团”与“生物技术”,虽然都算不上是排在一线的巨头企业,都没有进入《C》杂志排出的世界前十公司名单。
但两者在这个“荒坂”和“军用科技”火药味正浓的时刻开打,却极有可能会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争导火索。
事实上,每一次的“企业战争”都是这样的进程,一开始只是两个企业之间的冲突,最后打着打着,就有一堆公司参与了进来。
有的是双方的盟友,有的是想浑水摸鱼捡便宜,有的是趁机解决自己的矛盾,总之最后都会演变成一场大乱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