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日本这边的工作同样很多,他恨不得留在申城。
“决定了吗,我们的工厂放在哪里?”
“总部放在JA区,工厂的主体的放在XH区。”
工厂代表着赋税,代表着业绩,因此申城的各个区都拼命争抢。
当然,争抢的最凶的,始终是黄埔、静安、长宁、徐汇等几个中心城区。
最终静安和徐汇笑到了最后。
静安主要是靠着申城皮箱厂的功劳。
申城皮箱厂总部就在JA区,静安自然在争夺工厂方面占尽优势。
可惜,JA区的面积实在太小,只有几平方千米,也就是几百万平米。
最终工厂的主体,只能落在面积足有40多平方千米的XH区。
这也是静安、黄浦等市区的局限性。所以后世申城政府,果断开启合并模式。
闸北融入静安,卢湾融入黄浦。
静安和黄浦两区,这才勉强够看。
“那商业用地呢?”
“商业用地分成了6块。静安、黄浦、卢湾、长宁、徐汇、闸北各有1块。”
工厂的肉被静安和徐汇吃掉,住宅小区项目自然要让别的区域也沾一点光。
因此,才有了1000亩土地,直接分在6个城区的情况。
“额,这样啊。那看来我设计的那份图纸,只能作废了。”
竹下雅人没想到结果是这样。
果然,凡是涉及到利益,计划和结果很容易大相径庭。
他本以为会在MH区划一整块地,结果直接分散在市中心各地。
结果虽然更好,但总觉得有些别扭。
电话另一头的角田弘毅连忙表忠心说:“没有,社长。我们这边只需要再小小的修改一下,依旧维持原来的主体设计。”
“还是重新设计吧。既然给我们的土地是市中心,最好是设计成中层电梯房。7层的设计直接作废,换成12层的。”
申城的市中心,还是修建的高大上一点比较好。
7层的建筑现在确实很不错,但很快就会跟不上申城的城建速度。
“12层?好的,社长。”
虽然在不计算土地价格的情况下,设计成7层最赚钱,但既然是社长要求,角田弘毅自然要照办。
反正也花不了太多的钱,没必要和社长起冲突。
“设计的坚固一点,不要沦为豆腐渣工程,最后检验阶段,我可是要找东京本地的检测机构哦。”
竹下雅人担心手下坏事,只能选择这种方法进行震慑。
除了验收阶段,平日里的监督阶段,竹下雅人也会让日本的公司负责。
只不过,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做。
是自己组建公司呢?
还是邀请第三方?
“放心,社长。小区住宅的质量,绝对媲美日本本土。”
日本算是对建筑要求最严格的国家。
主要是日本多火山地震,不严格也不行。
“不过,社长,我们不是主要负责工厂建设吗?”
“我知道,放心吧。我下个月还会去申城,到时候重新为大家分配职务。”
“现在,你就多辛苦一点。”
就算他不说,竹下雅人也不可能将房地产业务交给他。
第一,他不懂这方面业务。
第二,公司的权利不能太过集中。
如果申城的事情全部让角田弘毅负责,最后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