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亭边,李瑁带着杨玉环几人扬长而去。
身后那王姓年轻人看着李瑁离开的背影,隐藏在宽大袖袍上的手,骨节捏得发白,眼眸深处满满的都是怨恨和愤怒。
“寿王,记住了,今日相会者,王氏王廷宴!”
“寿王之情,王廷宴不敢望,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再和寿王请教请教!”
终于,王廷宴再也忍不住了,忽的抬起头朝着李瑁的背影大喊了两声。
这话的意思就在告诉李瑁,我记住你了,也请你记住我王廷宴,我们之间的恩怨不算完。
回应王廷宴的只有李瑁没有任何动作的背影,和寥寥吹过江面的清风。
王廷宴在原地站了许久,这才黑着脸,一摆袖口,带着自己人离开了。
“走!”
……
灞陵亭,地基处于江中堆积起来的一块小岛上面。
亭面上,高出水面很多,站在其中能看到很多瑰丽的水上风光。
李瑁带着杨玉环,走过一段台阶,算是真正踏上了灞陵亭。
不过此时显然几人的性质都被刚刚的王廷宴坏的差不多了。
杨玉环坐在亭中的石椅上,回望着李瑁,有些担心道:“李朗,得罪了王廷宴真的没事吗?”
李瑁走到杨玉环身后,为他理了理被风吹的有些凌乱的发丝,柔声道:“放心吧,玉环,我自有分寸!”
他刚刚说那些话,本就是为了刻意激怒王廷宴。
他现在不怕得罪人,就怕朝堂上一滩死水,没有动静。
要知道有变化才会有机会,有机会他才能闷声发大财,在背后掌控一切,最终掌控自己的命运。
如果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着历史的流向自然发展,那后续的结果还用多说吗?娘子被人抢了,自己也被贬了,安史之乱后,差点连李唐江山差点都没了,那他重活一世的意义何在?
“好吧,李朗,我知道,在很多事情上我都帮不上你,我没有什么才能只会跳些歌舞,虽然我什么都不会,但我也希望李郎能在疲劳,忧伤之时找到我,让我为你舞上一曲,寥解忧愁。”
杨玉环望着李瑁,满眼温柔的开口。
显然,她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很清楚的。
这世上像李腾韵那样的奇女子并不多,能在李瑁的正事上帮到李瑁,杨玉环并没有这个把握,但她依旧可以做好身为一个妻子应有的本分。
如此,也算不辜负李瑁的一片深情!
两人在灞陵亭的东南角谈情说爱,含情脉脉,一时间连刚刚王廷宴带给他们的不愉快都被冲散了不少。
就如同一对热恋中的情侣,眼中只有彼此,一起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望着平静的江面,江水中仿佛也能倒映出心爱的另一半的身影。
然而让李瑁没想到的是没聊多久,灞陵亭上,一阵喧哗的脚步声传来,扭头看去,原来是那王廷宴居然也登上来了。
和刚刚有所不同的是,王廷宴的身边这次多了许多莺莺燕燕。
她们都是年纪十四五岁的妙龄少女,个个身材纤细妖娆,穿着紧身的绣袍,打扮倒是有些像话本小说里面的江湖女侠。
而在这些少女之中,有一个年纪大一些的女子尤为引人注意。
这女子身高很高,几乎与那王廷宴持平,和李瑁相较,头顶也能达到他的鼻子那么高。
她的装扮,和其他的少女大差不差,但她的气质却和那些柔柔弱的女子尤为不同。
她站在哪里,就如同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眉眼间满是英气,飒爽豪迈,眸光有神!
她的容貌非常的出众,不同于杨玉环的柔美,她的美,是一种偏向于中性感觉。
五官和气质皆是如此美貌,漆黑,眼睛明亮宽大,鼻梁高挺,唇薄而红润,虽然无法与杨玉环媲美,但也称得上是世间少有的一等一的美人了。
这女子和王廷宴坐在人群最前面,刚刚还嚣张跋扈的王廷宴,此刻在这女子面前,却是脸上堆砌着笑容,跟在她身上不住的和她搭话。
“公孙姑娘,过段时间便是祖母寿诞,你能来京城为祖母贺寿,实乃我之荣幸!”
“今日在这灞陵亭上,江水在侧,皓日当空,公孙姑娘自当剑舞一番,在下也请了宫廷最好的画师,为公孙姑娘献上一副国画。”
“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在下的私心,在下也想亲眼见见公孙姑娘的剑舞,不知道是否如同传说中的那般,剑舞如龙,无人能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