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打斗中他虽然还没有被王燮的大斧直接砍到,但前几回的交手中却是偶有被砍到,所以他这身坚韧皮毛是经过考验的。
狗獾妖此时便是打算拼着硬接王燮的一斧以及牛牧野的一叉,也要逃跑。他卷成球则是为了护住头腹等要害,他浑身的皮毛,还是以背部的最为坚韧,防御最强。
在卷成球的同时,他便立即施展遁地术往地下钻去。
但没想到牛牧野刚才的那一叉连地面也被冻住,让他不禁稍废了点儿力,一时没立即遁下去。
而接着再想遁地时,忽然被牛牧野抬手一指,一道光芒飞落钻入地面,让他更加遁不下去了。
牛牧野此时却是临时使了招“指地为钢”的法术,这招法术也是他在鲁阳期间所学。
因为他们当时所准备对付的那头尸妖也是十分精通遁地术,所以为了克制尸妖的遁地术,对付尸妖的主力人等,包括牛牧野在内,都专门学了这招“指地为钢”的法术。
可惜牛牧野在与那头尸妖短暂交手的期间,却是没来得及用上。那头尸妖的遁地术不但更加高明,而且速度更快,让他来不及施展。
眼下的这头狗獾妖虽然也会遁地,但对比那头觉醒了应龙血脉的尸妖可就差了许多,远不如尸妖的遁地术高明。
所以他此时另一手握叉继续插落的同时,倒是可以空出一只手,终于有机会把这招法术给施展了出来。
牛牧野手中的寒冰三叉戟距离更近,所以在狗獾妖放弃以妖力抵抗,打算以肉身防御硬扛时,他的三叉戟立即率先击至,一叉正中。
但可惜他这把寒冰三叉戟只是临时又水凝冻而成,并非法器,而且连神兵都算不上。再加上这头狗獾妖又是修炼的土系道法,锻炼的肉身防御也确实够强。
所以他这一叉虽正中狗獾,但却并未能破防伤到对方。
牛牧野见状,忽然大喝一声,再度用力插下,但见叉头竟承受不住这股力量,忽然崩碎。
这把寒冰三叉戟从叉头开始,立即迅速崩碎,而牛牧野则仍然不管不顾地继续用力插落。
但奇怪的是,这把寒冰三叉戟虽碎,却并不见碎冰掉落,反而是狗獾妖身上先是又罩了层寒霜,然后便凝成霜冻,接着又迅速开始冻成冰。
在这把寒冰三叉戟不断崩碎的同时,狗獾妖身上的冰层也越冻越厚,直到将其冻成个冰块。
与此同时,王燮已紧接着一斧劈下。不过在眼见到这一幕后,王燮却是忽然收手,斧刃堪堪在冰层的最外面顿住。
接着这位昆嵛山神抬手往上方一指,即将倾泻而下的漫天蜥蜴妖血雨立即在空中顿住,仿佛时间定格了一般。
然后他再抬手一指,所有的血液、肉脏等物聚成一球,被其远远抛出到百丈开外。
接着再一指,从天空上呈自由落体掉落下来的那两半蜥蜴妖的尸身,以及先一步掉落的那条尾巴在空中一顿,都呈缓缓落地。
而早在王燮抬手清理空中掉落的蜥蜴妖血液等物时,魏晴已提前收回了自己的飞剑,同时飞剑上还为她带回来了一颗拳头大的妖丹,正是那头蜥蜴妖的内丹。
魏晴刚才看似一剑顺畅地将蜥蜴妖劈成了两半,但实际上在劈到对方丹田的妖丹处时却是略微一顿,特意绕过了这颗妖丹。但因她飞剑的速度极快,外人却都没看出这略微的一顿与变化。
鬼仙、妖、以及人类的金丹修士,都是相当于同一境界。而鬼仙在金丹境界中相当于垫底的存在,不仅不如人类的金丹境界,也不如渡过一次天劫的妖修。
但这只是单纯修为上的对比,并不包含其他外物的加成。所以纯以实力对比的话,魏晴虽然可能不如那蜥蜴妖,但她有一把五阶的飞剑在手,蜥蜴妖便完全不是她的对手。
而鬼修的修为垫底,更多是因为其鬼身的特性,修为不够深厚,不耐久战,但在金丹境界的实力输出发挥上,其实并不差多少。
如果此时是大战一天一夜的话,那魏晴很可能力量不及,坚持不下来,但只是短短几分钟,却毫无问题。更别说她身为剑修,走的本就是速战速决的路子,能跟人打一个时辰都算长了。
若是真打成互相拼消耗的拖延战的话,她定然会在陷入拼消耗之前立即脱身就走,绝不会以己之短来对敌之长。
至少眼下的这头蜥蜴妖,绝没有跟魏晴打成消耗战的本领。更别说刚才那一招魏晴还利用了王燮的山神印,等于是临时以二对一。
而王燮这位八品山神在其神域内的全盛状态也是相当于人类的金丹境界,刚才相当于两大金丹联手对敌,哪有不胜之理,那头蜥蜴妖死的着实不冤。
王燮此时又一招手,那枚昆嵛山神印立即飞落回他手中,然后他伸手一指山神印,山神印中飞出一道符诏,落入了被冻住的狗獾妖头部,将其识海中的神魂镇压。
这头狗獾妖的防御确实很强,所以牛牧野的寒冰封冻只是暂时冻住地限制了其行动,绝不可能直接把其冻死。
王燮现在为这狗獾妖下了一道山神符诏,看样子是打算行收伏之举了,难怪其最后那一斧没劈下去。
做完这一切后,王燮的神体上灵光一闪,立即恢复成正常大小,然后十分恭敬郑重地向牛牧野与魏晴行礼道:“多谢尧山君与贤夫人出手相助,王某感激不尽!”
虽然他之前不希望牛牧野与魏晴插手,反而希望两人尽快离开,但眼下两人已经帮他把蜥蜴妖与狗獾妖一杀一降了,他自然是首先要表达感激。
感激之时,他忍不住多瞧了旁边的魏晴两眼。之前他还以为这女子只是那尧山山神牛牧野的家眷,就算也有修为在身,理应也高不到哪里去,没想到这位尧山君的夫人原来才是高手,还是位以攻击与速度称雄的剑修,比他们两人都先行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