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阳城隍府的实力,当然不止城中的日、夜游神,以及府中那几十兵鬼差,还有陈宣这个主簿,以及鬼仆、婢女之类等。
这些所有加起来,也就约摸上百之数。管理这么大一片神域,这么点儿人手显然不够。
最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武力镇压神域,平定那些不服管束,甚至造返的阴魂怨鬼之类。
所以鲁阳城隍府最重要的实力并不是城中这点人手,而是城外还有一座阴兵大营,驻扎有三千精锐阴兵。
而且这三千阴兵的统领也姓魏,叫魏荣,据说是魏寿同族的一个后辈子侄。是魏寿特意提拔上来的,是其亲信中的亲信。
故而眼下这魏荣身受重伤,对魏寿的损失来说,也就尤其严重。
关于魏荣之事,以及与魏寿的关系,牛牧野自然也是从马王寨土地王顺口中所打听到的。
这件事在阴间的鲁阳城中并不算什么秘密,魏寿也没有刻意向人隐瞒,反而光明正大地魏荣叔侄相称。
放在古代来说,这种事实属寻常,谈不上是什么任人唯亲。这个时代的人出来做事,本就很需要家族的帮衬。而双方之间有这层血缘关系,也能更加互相信任。
有族人可用的情况下,反而轻信外人,才是不寻常的。
而且别说出来做事、做官了,就算是在乡下种田,也明显是家里人口、壮劳力更多的,也有能力耕种更多的田,收获更多。
并且家中男丁多,在村里说话也更管用,更有话语权。久而久之下来,便会形成宗族,所以最初的村落大部分都是以同姓为聚,村庄的名字便也多以某家村、某家庄而名。
比如牛郎孙守义所在的孙家村就是这种情况,尽管眼下的孙家村中也有些外姓人家,但仍是以姓孙的最多,是村中绝对的大宗。同姓的孙家人,大部分也都能互相攀扯上亲戚关系。
假如这样的宗族中有人出人头地做了官,再荫庇带领的族人世代都有人为官,就会升级为士族,也可以称为世家。
然后世家不断壮大,越变越强,就有足以影响一方郡县,乃至上升到影响一国的能力。
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基本都是这种情况,根本做不到完全杜绝家族制的存在。
而且就算在牛牧野的那个时代,也有许多家族制企业,国内外都有,甚至国外的情况还更严重,形成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财阀,乃至政治家族。
社会毕竟是以家庭为单位形成的,所以无论制度再怎么变化,社会又怎么变革,这种靠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家族制组织,都很可能永远存在,除非未来社会的组织形式,不再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
中元节是七月十五,是牛牧野前世俗称的鬼节。这一天阴司神系们有些庆祝活动,倒也实属正常,只是不想给了那尸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