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薪火(1 / 2)

春日的明德堂,一片细雨润物无声。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首届师范生即将毕业。这些未来的教育家们,将把明德之道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

    清晨,叶知秧独自走在廊下,看着墙上的题字:"明德至善,泽被千秋。"这些年,教育改革的火种已经遍地开花,但如何让这火种永续传承,是她最深的思虑。

    "先生。"王子明快步走来,"毕业典礼的准备都完成了。只是......"

    "只是什么?"

    "学生们说,想请您为他们上最后一课。"

    叶知秧欣然应允。很快,大堂内座无虚席。台下不只有即将毕业的师范生,还有从各地分堂特意赶来的教习。

    "今天,"她开门见山,"我想跟大家谈谈'传'字。"

    她提笔在墙上写下"传"字,又将其拆分:"'传'字由'人'字旁,显示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专'字意味着既要专业,又要专注。这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

    台下响起沙沙的记录声。这些年轻人都明白,这是一堂关于教育本质的课。

    "但是,"叶知秧话锋一转,"传不是简单的复制。教育如同种树,我们播下的是种子,但长成什么样的大树,要由土地和气候来决定。"

    她举例说明:这些年,各地分堂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有的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的结合本土文化发展,每一处都是独特的教育风景。

    "这才是我们期待的。"她说,"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你们未来要做的,不是照搬明德堂的模式,而是在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创造适合当地的教育方式。"

    一个学生提问:"但如何在创新中不失本源?"

    叶知秧微笑:"这就要说到'相传'二字。'相'字包含互动之意。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教学相长。老师教导学生,同时也要向学生学习;传承传统,同时也要拥抱新知。"

    她特意提到了几个典型案例:

    有的师范生在实习时,从农家子弟那里学到了实用农技,于是改进了农学教材;

    有的在边疆教学,吸收了游牧民族的智慧,创造了新的教学方法;

    还有的在海外建校,把中土教育与当地文化融合,开创了跨文化教育的新模式。

"看到了吗?"她说,"这才是真正的薪火相传——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守住根本,又与时俱进。"

最新小说: 金主. 蓦回鸾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美人帐下 极品昏君 换亲后,我嫁给当朝第一大奸臣 剑修也做魔法师吗[西幻]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 人在大唐:我能具现一切 绝世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