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科举之变(1 / 2)

"八股取士,已不足以选拔真才。"

    礼部大堂内,叶知秧正在向众位大臣阐述改革科举的必要性。案前摆着一摞摞考卷,都是近年来的科举文章,几乎清一色的格式模板,缺乏真知灼见。

    "可是......"一位老臣犹豫道,"科举制度延续千年,岂可轻易更改?"

    "正因延续千年,才更需要与时俱进。"叶知秧取出一份资料,"这是各地府衙送来的报告。现在的官员虽然文章做得好,但遇到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她翻开其中一页:"比如去年江南水患,当地官员不懂水利,以至于误判形势,贻误救灾。若非明德堂的学生恰好在那里实习,及时提供了专业建议,后果不堪设想。"

    大堂内一片沉默。确实,类似的例子最近越来越多。

    "所以微臣建议,"叶知秧继续道,"科举考试要增加实务考核。除了文章,还要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礼部尚书迟疑道,"具体该如何考核?"

    叶知秧展开一卷图纸:"这是明德堂设计的新式考试方案。除了传统的经义文章,增加三项考核:实务分析、政策建议和实地考察。"

    "请详细说说。"有大臣来了兴趣。

    "以实务分析为例,"叶知秧解释,"我们会给考生一个真实的案例,比如某地发生的灾害、民事纠纷或经济问题。考生需要分析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这倒是个好办法。"一位刚从地方上来的官员点头,"现在的年轻官员最缺的就是这种实践经验。"

    "至于政策建议,"叶知秧继续道,"则是让考生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完整的政策方案。这要求他们不只会写文章,还得真正了解国情民生。"

    "那实地考察是什么?"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叶知秧说,"考生要到指定地点,实地调研,跟当地百姓交谈,了解实际情况,然后提出建议。这样可以考察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和为民办事的态度。"

    这个建议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支持,认为这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也有人担心,觉得这样会增加考试的难度和成本。

    正说着,一个官员急匆匆进来:"大人们,出事了!有人在街上散布谣言,说朝廷要废除科举,寒门子弟将失去晋身之路!"

    "这是有人故意误导。"叶知秧镇定地说,"新政正好相反,是要为寒门子弟提供更多机会。当年科举之所以创立,不就是为了打破世族垄断,选拔真才吗?"

她转向众人:"诸位请看,这是我们的详细规划。新科举不但保留了传统考试,还增加了多个科目。比如技术科,专门考核工程、医术、水利等实用技能;商贸科,考核经济、贸易、金融等知识。这样,不同专长的人才都能有出路。"

    "这倒是个好主意。"一位年轻官员说,"现在朝廷正缺这样的专业人才。"

最新小说: 美人帐下 极品昏君 换亲后,我嫁给当朝第一大奸臣 剑修也做魔法师吗[西幻]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 人在大唐:我能具现一切 绝世皇子 摆烂,摆烂,摆烂!!! 锦绣嫡女倾天下 长宁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