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的话,历史上也不会出现朱棣五次北征漠北的情况了,正是因为草原上瓦剌和鞑靼的隐患太大,朱棣这才不得一次又一次耗费国力的北伐。
虽然后面的三次战果几乎等于无,但是草原上瓦剌和鞑靼的生存空间,也确实一步步的被打到了崩溃。
而现在的瓦剌虽然还没有在托欢手里达到历史上的顶峰,但是马哈木同样也是不能小觑的。
有机会给瓦剌挖个坑,让战斗压力变轻松一些,朱瞻基绝对是不介意的。
而现在瓦剌分兵,明显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心里也有猜测,估计托欢此举应该就是在防范炮兵。
对付炮兵,让部队散开,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毕竟大炮数量有限,每一炮轰炸的范围也就那么大,一但敌军分开,大炮的战果就会被无限缩小。
但是朱瞻基的亲卫军又不是只依靠炮兵作战,步兵营装备的燧发枪,如果面对一万骑兵全军冲阵,压力肯定会很大,但是托欢如果将一万骑兵分成了十队,这压力自然就小了。
步兵营可能打不赢一万骑兵,难倒还打不赢一千骑兵?
葫芦娃救爷爷嘛,这套路他很熟。
压下张镇申请开炮的请求,朱瞻基目光就放在了战场上。
随着两军距离越来越近,直到已经快要到了骑兵冲锋的最佳距离,依旧始终不见明军这边开炮,托欢心里也松了口气。
上一次明军的炮击,属实给他留下的心里阴影有些大,明明他已经留下了足够防范的距离,但是还是着了道,要不是身边的亲兵反应快,即使把他护在了身下,怕是他已经在炮击中回归长生天的怀抱了吧?
托欢心中想到。
“不过明军的火炮,看起来似乎射程应该也没有太远,上次我距离明军的位置大约是三百多步,现在我距离明军的位置应该是五百步左右,也就是说明军的火炮射程应该在三百步到五百步之间。”
托欢心中推测,这是很重要的消息,自从明军的神机营火器在草原上显威,瓦剌和鞑靼便深深记住了火器对于骑兵的威胁。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道理不仅汉人明白,他们同样也是明白。
感觉自己推测应该不会出问题,托欢默默把这个消息记在心里,或许这就是对付大明火器的办法。
这时瓦剌骑兵和朱瞻基亲卫军的步兵营相距已经很近了。
大概也就一百多步的距离,这已经算是是骑兵冲锋的最佳距离。
托欢没把眼前的两千步兵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十支千人的骑兵部队,或许要不了一轮冲锋,这支步兵营就会立即溃败了。
因此托欢甚至都没有在骑兵到达最佳冲锋距离的时候立即下令骑兵冲锋,而是想要借此机会彻底试探出明军火炮的射击距离。
“嗯?”
心中想着事,托欢不经意间看了一眼明军的两千步兵。
然后他随即像是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眼前的两千大明步兵,面对骑兵居然不仅没有收缩防御,反而将阵型彻底散开了,排成了一列长线不说,这些长线,还极为零散。
这是担心步兵死的不够快吗?
托欢讶异。
众所周知,骑兵的战斗力除了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会出现类似放风筝的骑射战术,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利用骑兵的速度,以绝对的威势,将敌军冲散,特别是在面对步兵的时候。
高大的战马,以高速冲击而来的威势,步兵是很难抵挡的,只有采用收缩战线的方式,将所有步兵集中起来,然后再用盾牌,长枪之类的与冲锋起来的骑兵进行对抗,如此才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抵抗住骑兵的冲锋。
一般情况下,面对这种防御,骑兵其实也很麻瓜的,步兵恐惧高速冲击而来的战马,骑兵同样也会恐惧竖立的盾牌,以及林立的长枪,这是人类的本能恐惧。
所以一般这种情况下,骑兵面对成阵型的步兵都会采用骑射的方式,只有等步兵的阵型混乱后,才会开始冲阵,否则强行冲阵,哪怕是骑兵可以胜,但是损失也一定会很大。
然而就算是抵抗的骑兵的方式千千万万,但是在托欢看来,绝对不可能有人在面对骑兵的时候,不仅不收缩防线,还把士兵排成一条线,这不是给骑兵送人头吗?
零散的防线,对于骑兵来说,和一个脱光了的女人面对一群身强体壮的大汉有什么区别?
托欢甚至已经看到了第一队骑兵和明军步兵交战后那血淋淋的结果了。
然后,他就看见了大概在两军还有一百步,最前面的第一支瓦剌千人骑兵已经开始冲锋前的加速时,对面的明军举起了手中的武器。
托欢见过明军的火铳,那是大明最强大的部队之一,神机营的装备。
一把火铳由两人操作,和明军的大炮很相似,点火后,会射出大量的铅弹,之前他在鞑靼那里做俘虏的时候,就见过。
一支火铳开火后,差不多可以直接覆盖前方二十步范围的大部分区域,无论是身着皮甲,还是铁甲,几乎都没有存活的可能。
眼前的这些步兵的武器似乎和明军神机营的火铳有些像,但是不仅更加小巧,而且也有两人操作变成了一人。
“这也是明军的新火器吗?应该是和火铳很像吧?不过火铳似乎发射很慢,明军不是应该排成好几排,轮流大蛇吗?”
托欢心中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