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已发现瓦剌人在前方不到三里处列阵!”
半个时辰后,随着探马汇报,骑兵第一营距离瓦剌人所在的距离已经不足三里。
三里距离,相对来说对于骑兵是属于一个安全距离的。
战场不是平日里赶路,战场上骑兵冲锋是有极限的,一般来说一次冲锋的理论极限距离是两里地,这其中包括快走→慢跑→加速跑→全速冲刺几个过程,这是一次冲锋的理论极限,实际只会比这个更低,超过这个距离后,骑兵基本就会陷入跑不动甚至把战马跑死的困境,或者需要重新修整,然后才能再次发起冲锋。
而传统的骑兵冲锋距离实际上只有一百步左右,也就是差不多一百五十米,超过这个距离战马就会开始喘气。
所以三里地,虽然已经不远,但是对骑兵来说反而是一个跟安全的距离。
王智下令骑兵第一营减缓马速,缓缓向瓦剌人选择的战地靠近,图列没有选择搞什么埋伏什么的,一千多瓦剌骑兵,有些凌乱的聚集在一处大约两百多米的缓坡之上,图列居高临下。
缓坡虽然不算陡峭,但是显然,从上往下冲刺,和从下往上冲刺也是两个概念,前者不仅速度更快,冲刺的距离也会更远,而后者因为缓坡,则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不仅影响冲锋的速度,更影响冲锋的距离。
显然这处地方是图列特意挑选好的地方,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瓦剌人很清楚骑兵的优点,同样也很清楚骑兵的缺点,骑兵的战斗没有什么热血的对砍,只有一个很枯燥的战斗方式,那就是冲锋→整队→再冲锋,无限的重复这个战斗方式,直到一方落败,或者战马再也跑不动。
而冲锋不起来的骑兵,对于任何兵种来说都是一个个活靶子,显然这样的地形对于瓦剌人来说,优势不可谓不大的,这也是图列有把握以一千人对战大明三千人的关键因素。
随着两军之间的距离靠近,王智和图列甚至已经可以差不多看到双方各自的布置,这个时候已经可以清楚的听到双方战马不安嘶鸣的声音。
“大人,看来瓦剌人是打算等我们先发起冲锋了!”
大概距离缓坡有一两百米的距离,王智驻马,副官开口轻笑道。
王智闻言点头,如果换做是他,他也肯定会和图列做出一样的选择,以逸待劳,自然得等敌方疲惫,然后半道而击之。
图列的选择很正确,因为按照传统的骑兵作战方式,这样做则的确没有问题,只不过………
王智目光看向缓坡上的瓦剌人,嘴角不知何时已经微微扬起,露出一个并不怎么温和的笑容道:“按照之前演练的战斗方式,吹号进攻!”
王智没有丝毫和图列交谈的意思,殿下给亲卫军的命令是务必将这支瓦剌人全部剿灭,虽然这个命令是差不多同时下达给骑兵第一第二两个营的,但是现在机会都摆在了自己面前,那么自然没有不一口吃下去的道理。
“呜……”
随着王智命令下达,王智身边的传令官立即挥舞起令旗,随着令旗挥舞,牛角制作的号角,猛的吹响。
低沉肃穆的号角声响彻旷野!
沉闷的铁蹄踩踏草地,三千骑兵营立即按照先前剿匪时训练过无数次的队形迅速整队,以原本一千装备马枪的骑兵为头阵,剩下两千从三千营调拨过来的骑兵为后军,三千人迅速列好阵型。
然后随着号角声音陡转,三千骑兵立即开始缓缓向瓦剌驻军的缓坡小跑了起来。
这是冲刺的前奏,快走→慢跑→加速跑→全速冲刺。
缓坡之上,图列居高临下视野十分清晰,看见大明军队在距离还有大约将近一里地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冲锋的前奏,他脸上表情露出些许疑惑。
因为眼前的一幕和他预料的有所差别,他不相信眼前的这个大明将领不会不明白骑兵冲锋的一些常识,这个距离下冲锋,再加上自己眼前的这个缓坡,明军的战马极有可能只能冲锋一次后就会陷入跑不动的尴尬境地!
“难道眼前的这个将领并不懂骑兵?”图列心中若有猜测,不过眼前的情况已经不容他更多的思考,一里地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哪怕战马的速度没有彻底发挥出来,这样的距离也绝对是用不了一两分钟的。
在他恍神的功夫,骑兵第一营前阵已经来到了缓坡之下。
图列顾不得再想太多,立即以瓦剌语大吼起来:“儿郎们,我们已经许久没有和汉人交过手,也许汉人已经忘记了曾经我们的弯刀和铁蹄也曾踏破他们的王朝,今日,重铸我等往日荣光之日已到,每斩汉人一人者,赏犍牛一头,儿郎们,长生天会庇佑我们的,随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