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时代,火力为王,神机营将来肯定也会交到他手里,朱瞻基自然也希望神机营之后能明白这个道理。
朱棣闻言点了下头,微微沉思,然后看了一眼一旁还有些呆愣的朱高煦,随即又看向朱瞻基道:“之后我会下令让你成为先锋主将,你的亲卫军届时也一同出征,让我看看你所说的战阵效果。”
朱棣说完,转身就向指挥台下走去。
今天的阅军本就是为了北伐的誓师阅军,本身也只是检阅三大营,朱瞻基的亲卫军是朱棣下令带上的,其实也算是个凑数的,不过这个凑数的显然却给了所有人一个不小的惊喜。
阅军虽然结束,但是誓师显然是还未结束的,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和朱瞻基关系就不大了。
主要就是检查后勤之类的工作,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绝不是说说,阅军之前,朱棣这边就已经有派出官员前去检查运送到指定地点的粮草,以及到军中检查马匹,兵器,铠甲,阅军之后,朱棣需要将这些消息全部阅览,然后总结,确定没有什么问题后,大军这才会开始开拔。
这件事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要看的不止是粮草上这些数据上的东西,很多东西,也并非就能全部相信这些官员的一张嘴,官场里面的道道太深,如果全相信下面的官员,被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所以这里面很多的事情就比较考验朱棣这个北伐主帅的经验问题了。
朱瞻基别的事情也不用管,主要的任务就是跟在朱棣身边学习这些经验,像是一些粮草,兵甲之类的,有问题没问题,朱棣都会给他指出来,并且用上面的数据来向朱瞻基举例问题的所在。
比如一些瞒报,谎报的数据,简单的一个粮草押运,朱棣就能从粮草的押运时间,还有损耗的数据上,轻易的找出下面官员汇报的数据问题,然后派出锦衣卫,基本就是一查一个准。
这些东西,对于将来决定将大明打造成真正日不落的朱瞻基而言,自然也是极为重要的。
不过除了学习这些东西以外,朱瞻基还剩下的一件事情同样也需要学习,那就是大婚的礼节。
朱瞻基大婚的时间安排的很紧,差不多朱棣这边将粮草,兵甲,马匹这些数据刚刚检查完,三大营刚刚开拔,朱瞻基大婚的日期便已经如约而至。
………
………
公元一四一三年,永乐十一年!
十一月初九!
钦天监那边给出的日子,由礼部奏报,皇帝钦定。
册立皇太孙妃的事情,自然不是一件什么小事,皇太孙妃,说轻一点,这是皇帝的孙媳妇,而更准确的来说,这是未来的太子妃,甚至就是未来的皇后。
说是全民同庆有点夸张,但是皇太孙大婚,也是讲究一个与民同乐,整个应天府早早地就被布置的张灯结彩,喜庆的红色装饰,几乎在应天府随处可见。
这是朱棣从内库掏出一百万两白银打底的结果,一百万两银子,购买粮食,便是差不多后世十数个亿的购买力,用十几个小目标来办一场婚礼,婚礼的盛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庆祝庆祝,想要老百姓开心,自然这些银子也不仅仅是把应天府装饰一遍这么简单,自然也会给老百姓一些好处,这个就叫做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得了好处的老百姓自然也不忘说上几句祝福的话。
虽然古代的婚礼十分繁琐,但是下面的事情,自然会有下面的人去办,朱瞻基倒是不操心这些。
一切都有既定的流程,礼部这边安排的妥当,宫里也有宫里的规矩,自然也有六尚局的女官打理,朱瞻基不用费什么心思,便把自己当个木偶也就成了。
礼,乐,典,一切有条不絮。
按照规矩,取亲既是成家,成家便有独立的意思,因此朱瞻基自然也不能和以前一般与自家老爹同住太子府了。
不过太子是储君,太孙也是储君,因此朱瞻基居住的地方倒是没换,只是将原本的东宫划分为了两部分,再加上东宫边上的一处宫殿,以及朱瞻基原本居住在东宫的一部分划分为太孙府,而朱高炽原本居住的地方则为太子府,虽为两府,但也同为东宫,这是储君的特权。
毕竟如果堂堂的储君成家后就搬出了东宫,也不像话不是?
朱瞻基原本居住的院子内,满是大红的帖子,大红的喜字,大红的龙凤烛。
两辈子加在一起,这应该算是他第一次结婚了,朱瞻基心中有些感慨!
看着一脸端庄坐在一边的胡善祥,瞻基有一阵儿的恍惚,今晚的胡善祥很美,是一种贤淑安静的美,是大气婉约的。
大红喜服乃是宫里尚仪局,尚衣局共同完成,金色的凤鸟宛若艺术品,一双叠在小腹处的小手白皙胜雪。
凤冠霞帔,每一根丝线都是宫里最为手巧的丝娘织就,薄如蝉翼,烛光下,可以轻易看到那灵动似水的双眸。
朱瞻基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胡善祥了,但是却觉得今晚的胡善祥比任何时候都要来的更吸引他。
娴静乖巧,这样的女子确实是宜室宜家的良配,朱瞻基能够想到有胡善祥在,将来自己的后宫定然是不用自己太操什么心的,不至于直接给自己上演一场什么宫心计什么的大剧。
“殿……殿下,夜深了!”
胡善祥强忍羞涩开口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