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朱高燧,脸色更是难看,其他人还有块遮羞布,但是对他而言,这话就差怼他脸上喷了,但是偏偏他更是找不到反驳的话。
他几乎可以想到,他一但怼回去了,朱瞻基这小王八蛋肯定第一时间就会否认在骂他,然后又会装可怜,然后倒打一耙,这些年,他可没少吃这一套,都已经快要熟能生巧了。
“咳咳……”眼见朱瞻基几句话就把气氛搞的有些尴尬,朱棣咳嗽一声,
他是知道自家这个大孙子这张嘴的,再让他说下去,今天报纸这事儿,搞不好就要黄了,下次可不好再找这么个机会,立即就对一旁得夏元吉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苦笑一下,站了出来,道:
“太孙殿下,赵王殿下提出此事,也是为国着想,事有轻重缓急,报纸之事乃是国之利器,用之恰当,可利国利民,用之不当,亦有可能造成朝野震荡,如此,收归朝堂,由朝廷监制,也能避免出些意外,更为稳妥些。”
他尽量说着软话,一方面安抚住朱瞻基,一方面又将朱高燧拉了出来。
这是他和皇帝两人不谋而合的想法,皇帝拉不下脸,他的身份相比而言又缺乏些份量,这件事由赵王来出面,无疑是最好的。
一旁的朱高燧本来就被朱瞻基怼了一顿,心里窝火,这会儿夏元吉开了口,他立即就道:“夏户部所言,便是我想说的,瞻基,你年纪还小,此事你掌握不住,还是把报纸交给朝廷的好,若是你觉得此事三叔做的过分了,你要骂便骂,三叔一人做事一人当,只要能够为朝廷出分力就行!”
“瞧三叔您这话说的,好像我不愿意把报纸交给朝廷一般!”朱瞻基故意叹了口气,话语一转又道:“但是三叔和夏户部怕是都没有打听清楚报纸一事吧?”
“嗯?”听到这话,第一个开口的就是朱棣,他淡淡“嗯”了一声,有些疑惑的看向朱瞻基问道:“听你这意思,这报纸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隐情倒是不至于。”朱瞻基摇摇头,开口道:“你们只看到了报纸半日间便覆盖整个应天府,但是你们对报纸的成本一事,却完全没有过了解。”
“说的简单点吧,不说前期报纸作坊的建立和印刷这些器具之类的,就单单是报纸本身,我那作坊是自己造纸,自己印刷,用的也是那些乞儿散卖,即使这样,一张报纸平均下来的成本也超过了两文钱!”
“而就以今天报纸第一期的发行数量为例,是十二万三千多份,也就是说需要差不多二十四万多文钱,换算一下就是二百四十多两银子,这还只是第一期,而大明旬报,一月便有三期,一年便是三十六期,也就是差不多一万两白银。”
朱瞻基说着看了一眼有些不以为意的几人,眼皮一抬道:“你们肯定觉得这一万两很少是不?”
几人没有说话,但是意思也差不多是这样子了。
朱瞻基见此,忍不住笑了一下,继续道:“但是这仅仅不过只是一个应天府罢了,这报纸你们也是知道的,它是大明旬报,不是应天府旬报,将来自然也是会覆盖整个大明的,届时,单单发行的数量最低也不会低于五十万份,甚至是上百万份也不是不可能,仅此一年便需要十余万两白银成本,除此之外,这还不包括建立作坊,运输,散卖等等其他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