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行进,每过一小时就休息十五分钟,当进入滦州三十里时,休息了半小时并吃了干粮,侦察兵报告已经遭遇了建奴的侦察骑兵,并且发生了零星的侦察战。
这时已是上午十点多,由于已经进入建奴兵马的重点侦查区域,两个团的骑兵营集结起来,护卫在步兵的两侧。
侦察兵报告“明军”已经进入了滦州十里的距离,图尔格和纳穆泰再也按捺不住,此时士兵们吃过饭不到两个时辰,饱食后的困意刚刚过去,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然而,高鸿中还是阻止了他们,不是不让出击,而是不允许他们两人同时出城,毕竟两人都是主帅,若有什么不测,后果不堪设想。
两人为了出击立刻争执起来,一个是老汗努尔哈赤之前亲自领导的镶黄旗,现在的贝勒多铎领导的镶白旗,另一个是新汗黄台吉亲自领导的正黄旗,原来的正白旗。
多铎三兄弟一直认为黄台吉夺走了他们的汗位,这几年对黄台吉也没有好脸色,特别是阿济格还经常被阿敏、代善挑唆着与黄台吉对抗。
两人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动手,高鸿中急忙出面调解,请纳穆泰留守城池。
八旗一向轻视明人,但纳穆泰必须给高鸿中面子,这次能够入侵大明,是大汗和几个投降的明人以及济尔哈朗、岳托等几个小贝勒策划的。
而且高鸿中对此次入侵大明的贡献特别大,几个大明京畿的城池都是他派人或者亲自劝降的。
面对高鸿中的调解,纳穆泰不得不答应守城,只能让图尔格与汤古岱一同出城迎敌。
纳穆泰不情愿守城,但汤古岱又何尝愿意出击?正红旗旗主是他的二哥代善,他被任命为正红旗固山额真都是黄台吉故意给代善制造麻烦的。
但图尔格、库尔缠、高鸿中都同意他带领手下的正红旗部队出击,已经不容他反对。
汤古岱心中了然,纳穆泰与他一同出征图尔格,他只能指挥镶白旗的部队,而汤古岱则不然,毕竟图尔格才是领军之将。
库尔缠与两百旗旗主关系密切,自然希望看到两白旗建立功勋,高鸿中的态度也不难揣测,尽管明军看似弱不禁风,但战争终究会有牺牲,让镶白旗和正红旗去承担牺牲一直是黄台吉的计策。
于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汤古岱带着正红旗的千名士兵,跟随图尔格的镶白旗千名士兵,以及喀喇沁蒙古的两千骑兵一同离开了滦州城。
即使得知明军人数近万,图尔格却毫不在意,他曾参与过永定门之战,明军虽人数众多,气势汹汹,但一经冲击便溃不成军。
那一战后,金军虽然保持谨慎,也展示了他们重装步兵的绝技,但后来众人都认为,不如直接骑马冲锋,明军根本不配他们施展绝技。
骑马慢行十里,不过片刻功夫,图尔格远远望见在沙尘中密密麻麻排列的“明军”。
遵化城下,察哈喇只带了五百金军精锐,面对几乎是自己一倍的华夏军,他还算谨慎,但图尔格此时军中却有两千八旗精锐。
在金军的认知中,他们的千名士兵足以轻松击败十倍于己的明军,图尔格一声令下,带领镶白旗的勇士们开始小跑。
他也知道,让汤古岱指挥的正红旗先冲锋并非不可,但他懒得多费唇舌,面对一触即溃的明军,破阵的战功也无需让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