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武侠 > 高武大明:我娶妻赵敏,带飞朱家 > 第117章 逐渐接受了这一现实

第117章 逐渐接受了这一现实(1 / 2)

都是生活无着的饥民,有拖家带口的,也有几名壮汉结伴而来,单独行动的也不在少数。

    也多亏当初计划周详,运输行在各处沿江都设有货栈、庄子,这么多人如果要涌入城池也是一大麻烦。

    沿途州府对于运输行大量招募人丁也视而不见,仅仅盐货一项就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在大明,除了繁华的大城,百姓对住是不用发愁的,只要家里还有点力气的人,找个空地搭个棚子也能安家。

    至于行,除了富贵人家,百姓除非有大事一般连村子都不出,整天忙于生计已经筋疲力尽了,哪有闲心出门?

    在湖广与江西,自明朝以来,这片土地一直未遭战乱侵扰,和平安宁。

    然而,天启元年的酷寒让各地州府陷入了一阵慌乱。

    在大明朝,每当遭遇灾荒,民众首先想到的是前往邻近城池寻求援助。

    大量饥民聚集城外,一旦失控,便可能引发民变。

    正当官员们焦虑地向上级请示对策时,却发现饥民逐渐散去。

    紧接着,各地缙绅纷纷搭棚施粥,开始救济灾民。

    起初,各地衙门对此一头雾水,因为以往要缙绅救济灾民,官员们总要费尽心思,许诺各种利益。

    但这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经过一番打听,原来除了缙绅们在招揽饥民,长江运输行也在招募人手,而这些救济灾民的缙绅或多或少都与运输行有所牵连。

    长江运输行,据说是南直隶的贵族和扬州盐商共同经营的产业,势力庞大。

    他们遍布大明各地,拥有无数田地和作坊,趁此机会招募人手,正是时候。

    再谈及湖广各州府的官员,谁没有从长江运输行那里得到过好处?过去,淮盐的买卖由本地的豪强缙绅控制,官员们不过是分得一些孝敬。

    但现在情况大不相同,各地的盐铺都开放让官员们参股。

要知道,这并非掺杂沙土的官盐,而是优质的海盐,而且价格公道。

    官员们起初对这种做法颇为不屑,这样的好盐居然比官盐还便宜,普通家庭一个月也不过用两三斤盐,这样的好盐两斤就足够,这生意还怎么做?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惊讶不已。

    原本每家四五口人每月用两三斤盐,现在居然可以用五六斤。

    这是什么情况?

    有心的官员于是派人去民间调查,回来的报告让他们感到困惑,难以理解。

    原来,民间贩卖的盐货无不掺杂沙土,而且价格昂贵。

    除非必要,谁家也舍不得多用一点盐。

    但自从优质低价的盐上市以来,仿佛突然激发了民众对盐的热情。

    原本家家户户在做渍菜时都要精打细算,生怕多用了一点盐。

    蔬菜无论如何烹饪都需要盐,水煮时更是需要多放。

    民间用盐腌菜并非因为特别喜欢,而是为了节省盐。

最新小说: 瑾宁修真记 我有一个魔神模拟器 教主的退休日常 大梦主 都市仙尊洛尘 我在修仙界开发新技术 人间最得意 无极魔道 绝天武神 极道天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