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站在山坡上,目光远眺隆虑山脉,心中犹豫难决。他的军队已连续围攻隆虑山多日,但抱犊山、隆虑山的山贼却出乎意料地顽强抵抗,毫不慌乱。这些绿林好汉的战法严整,兵力组织得当,似乎完全按照正规军的编制来作战。岳飞一时难以攻破,陷入了胶着状态。
就在此时,辽州的传令兵火速赶到,带来了紧急军情:「岳都监!辽州府城遭到贼军突袭,左知府命令速速回援!」
岳飞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此刻再攻打隆虑山无望,若继续死磕,辽州府恐怕难以守住。思索片刻,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传令,撤军,回师辽州。」
岳家军虽然撤兵,但岳飞并不甘心让绿林会就此逍遥。他在回撤路线上安排陷马坑,计划擒拿抱犊山的几员大将,尤其是他对杨再兴的武艺印象深刻,若能将此猛将收入麾下,未来再战定有奇功。
果然,行军至半途,杨再兴与抱犊山的喽啰追击而来。杨再兴一马当先,勇猛无畏,策马飞驰,欲阻拦岳家军撤退。却不料,马蹄一踏,突然陷入了岳家军早已埋伏好的陷马坑中。杨再兴的战马重重摔倒,他连人带马被困其中。
岳飞策马上前,手持长矛,立在杨再兴面前。此时,杨再兴从坑中站起,眼中带着怒火,长枪紧握在手,却因马失而陷入困境。他怒视岳飞,准备拼死一战。
然而,岳飞却未动手,反而抬手示意部下不要靠近。岳飞俯视着眼前的杨再兴,心中赞叹不已。这个人不仅武艺高强,气度非凡,且胆识过人。岳飞觉得,杨再兴这样的人才,绝不能简单地被杀死,他必须为自己所用。
「杨再兴,你是我见过最勇猛的对手。」岳飞沉声道,「你的勇猛,甚至还胜我一线。」
杨再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有想到岳飞会如此称赞他。岳飞继续说道:「本将知道你是汤阴人氏,与我同乡,今日之战,我不想与你为敌。」
杨再兴虽陷入困境,但仍旧面色冷峻:「岳都监,我抱犊山与岳家军本无深仇,今日你我战场相逢,各为其主,何须多言?」
岳飞点点头,随后又说道:「张显与你交手被你杀死,按理说,我应为三师弟报仇,但此事若能有个解决之法,我愿既往不咎。你若肯投降,加入岳家军,我保证不再追究旧事,也会撤兵,放你绿林会的百姓和家眷安全离开。」
杨再兴听到此话,微微一愣。他自知岳飞是个重情义的人,若他真的愿意投降,岳飞不会再追究他的过往。然而,杨再兴内心犹豫不决——他并不知道辽州的紧急情况,更不知左惠早已命岳飞撤军。此时的他,只能猜测岳飞是否真的会信守承诺。
杨再兴盯着岳飞的眼睛,试图看出些许破绽,但岳飞神色平静,显得极为坦诚。片刻后,杨再兴长叹一声,放下了长枪:「好!岳都监,今日我杨再兴认输。只要你信守承诺,放走绿林会的百姓和家眷,我愿归降岳家军。」
岳飞大喜,连忙亲自上前扶起杨再兴:「再兴兄弟,今日之后,咱们便是同袍!」
随着杨再兴的归降,岳家军迅速撤兵,未再追击抱犊山的其他人马。而高托山和杨天王带领着太行山谷的十几万百姓和家眷,在这漫长的撤退之路上,无时无刻不处于紧张与压力之下。随着大队人马从太行山的深谷中撤离,穿越崎岖山岭,绕过险峻的悬崖,他们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了望仙山。山风微凉,吹拂着人们疲惫的脸庞,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透着一丝希望——他们将很快离开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开始新的生活。
在望仙山脚下,杨天王指挥手下的弟兄们将人群分批安排到黄河渡口。一边是队伍的整顿与物资的分配,另一边是紧锣密鼓的船只调配工作。渡口上,杨八与马友早已联络河北和河东的商贾网络,组织了足够的船只等待接应。
黄河水波涛汹涌,但在这些熟悉水性的商贾船夫带领下,队伍井然有序地登船。每艘船上装载着一批批百姓和物资,开始沿着黄河顺流而下。远处的夕阳映照在黄河的水面上,带着些许平静与祥和,仿佛为这场漫长的逃难增添了一丝慰藉。
经过八天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沧州。岸边,舟山水师的战船已然整装待发,赵达率领的舟山海军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到这支庞大的船队顺利抵达,赵达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沧州的海风卷起了船帆,赵达亲自迎上前,与杨天王和马友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