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五年十一月初一,舟山的海风夹杂着海盐的味道,吹拂着整个港口。岛上的景象焕然一新,原本的渔村和市镇已经被高大的城墙、繁忙的工厂和来往的船只所替代。呼延庆俯视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自从一年前被俘后,他被允许在岛上自由活动,亲眼目睹了舟山的巨大变化。这座曾经偏僻的海岛,如今成了天下最繁荣的港口没有之一。
舟山港口的晨光洒在水面上,海风拂动着帆船的旗帜。呼延庆站在码头边,眺望远方的无尽海洋,心中波澜起伏。这一年多来,他从俘虏到如今出任舟山海军第二旅的管带,经历了人生巨大的转变。作为原平海军指挥使,他曾是大宋的骁将,然而如今他站在这里,已不再是赵宋的军官,而是方梦华麾下的一员大将。
回想这一年,舟山市的变化令他震撼不已。短短的时间里,这片曾经荒凉的岛屿小县,已经成为繁荣的港口,百姓们在方梦华的领导下安居乐业,工厂、商行、兵营有条不紊地运作着,新的武器和船只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诞生。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无论出身、背景如何,只要忠于大业,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自己,从曾经的敌人,变成了这支海军的指挥官之一,呼延庆心中感慨万千。
「管带!」一名副官跑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什么事?」呼延庆回过神,沉稳地问道。
「俞道安师长已带第一师准备出发,您也需准备随行。」
呼延庆点头,转身走向停泊在港口的战舰。他的脚步沉稳有力,内心却波涛汹涌。决定投效方梦华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尤其是随后的消息,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那天夜里,他听到了关于大侄儿呼延绰的消息。呼延绰在沂州凤凰岭一战中,作为先锋没有发现伏兵,导致官军被伏击惨败。结果,作为先锋官的呼延绰被小人甩锅陷害,迫于无奈再次投降宋江麾下。这让呼延庆心如刀绞,他明白侄儿是何等忠诚勇敢之人,却因为朝廷内部的争权斗争,被迫成为政治牺牲品。
更让他寒心的是,殿帅高俅不但没有替呼延绰伸冤,反而班师回朝后进谗言迫害呼延家满门。他的堂弟呼延通在韩世忠麾下任职,也因为牵连,被投入大狱。整个呼延家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而大宋朝廷对此竟无动于衷,赵宋官家更是对这些忠臣良将的冤屈不闻不问。
呼延庆心中那最后一丝对赵宋的忠诚,在得知这些消息后彻底崩塌。他无法再对这样的朝廷心存幻想,更无法容忍这样不辨忠奸的君王继续统治自己的命运。
他想起了方梦华,这位年轻的女教主,不仅带领明教和绿林势力,在东海地区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度,还展现出了对人才的渴求和宽容。无论敌我,只要有才之人,她都能给予重任。这一年多来,呼延庆亲眼目睹了舟山市的崛起和繁荣,也看到了自己可以在这里继续为大业效力的希望。
于是,当方梦华从东海归来时,他终于做出了决定。这些思绪在他心中萦绕已久,但这天,一切终于有了决定性的变化。
大寨营帐内,方梦华端坐主位,神色镇定。她刚从东海远征归来,面前的呼延庆眼中透着坚定的决心。经过多次观察和思量,呼延庆知道,眼前这位明教教主不仅是个卓越的领袖,更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人。
「呼延指挥使,」方梦华开口,语气平和,「我听闻你这段时间对舟山的变化感触颇深。如今,我们即将展开征服琉球的行动,需要一位熟悉海战的将领。你曾任平海军指挥使,经验丰富,今日前来,不知是否已经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