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归浦市的议事厅内,方梦华端坐在主位,手中翻阅着最近从明海商会递交上来的详细报告。杨八,那个曾经被方腊派往大名府与开封做细作的摩尼教大商人,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明海商会的总经理,她手下最重要的经商大臣之一。他刚刚完成了一次长途跋涉,从倭国的西对马租界和高丽的江华租界返回,亲自带来了这两个租界的最新动态。
「方教主,」杨八恭敬地拱手道,「高丽江华租界如今可谓一片火爆。高丽的贫民百姓已经不在乎做‘韩奸’的名声,争先恐后地来到我们的租界做农民工。他们在高丽本地已经不堪高丽官吏的盘剥,而我们租界里的生活条件虽然简陋,却比他们的家乡好得多。」
他稍稍停顿,接着说道:「留在租界的高丽贫民,有不少人已经不打算再回去,开始研究如何在江华租界定居。甚至连租界区的房产市场也火爆起来,从最初的200贯飙升到了800贯,而仍然是一屋难求。租界的高丽人不仅在这里安家,还通过他们在乡下的亲族开展地下金融活动,利用宗族担保进行‘对敲’,逃避李资谦那高额的所得税。更有不少人夜间游过汉江,偷偷逃到租界,租界周边的巡逻难以阻挡他们。」
方梦华听完,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她早就预料到,高丽的贫富分化和官吏的苛政迟早会引发社会动荡,而她的租界恰好成为了这些百姓的避风港。那些高丽官吏的盘剥和租界相对的富裕生活,已让这些贫民百姓彻底失去了对开京王廷的信任,而转向她的庇护。
「教主,高丽的局势日益明朗。李资谦对百姓的剥削,使他们逐渐转向我们租界的怀抱。这些高丽人已经愿意为我们效劳。江华租界的影响力日渐扩大,附近的农民都希望进入租界定居。真是如教主所预料的一般。」
杨八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但方梦华只是微微一笑,淡淡说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贫民的逆反情绪一旦爆发,必然需要一个出口。而我们的租界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她回想起现代的历史,那些曾经被殖民的地区,很多都在战后对原殖民者怀有复杂的感情,有的甚至怀念起被殖民的日子。有一次在闲谈中听广东的朋友抱怨,说「英国佬当初为什么不多割一点呢?」今天高丽农民对江华租界不也怀有类似的想法吗?这种变化,比武力征服更加持久。正如她现在在高丽做的事一般,润物无声地控制对方的经济与生活,借助租界的影响力,逐步渗透高丽社会,让百姓主动靠近她的势力,而不是通过血腥的征服让对方产生反抗心理。
「杨八叔,你知道吗?当初没有选择直接攻打开京,不是因为我们不能,而是因为代价太大。」方梦华轻轻敲着手中的茶盏,神情若有所思,「李资谦那时候已经动员了城内的百姓,几乎全民手持棍棒,强行攻打下去,我们能取得胜利,但这场战斗只会是一场人道危机。」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血债太多的话,后续的统治将会更加困难。开京城内的百姓会把我们视作魔鬼寇仇,而不是解放者。相反,我们选择暂缓进攻,让李资谦自己逐渐泄掉民心士气。这些高丽农民现在不过是回到了现实,他们不再像当初那样同仇敌忾,而是转而追求更好的生活,租界对他们来说成了最好的选择。」
杨八听罢,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一丝敬佩之色。他深知,正是方梦华的远见与耐心,才使得高丽百姓逐渐心向租界,而非拼死抵抗。
「教主,当真是高明!我之前还未完全明白,为什么我们不彻底征服开京,原来您早就看透了这些百姓的心思。如今他们主动来到租界,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对高丽朝廷的失望。」
「这就是征服的艺术,」方梦华淡淡说道,「让对方主动为我们带路,甚至为我们辩经。」
杨八听得心悦诚服,感慨道:「明尊果然启示了一条妙不可言的道路。教主,您建立明海商会的策略,莫非正是从那天界中的‘东印度公司’中得到的启发?看似做生意,实则是逐步吞噬他们的根基。」
方梦华笑了笑,未置可否。她知道,在当下的东亚局势中,明海商会正是她手中最锋利的一柄刀。而她并不急于挥动这柄刀,正如现在对待高丽和倭国一样,她选择让他们自己走向衰败与崩溃,最终不得不依赖她的力量。
「东印度公司的确是一个启示,但我们的路还需要更多的细腻与智慧。租界只是开始,接下来是控制货币、影响官吏,直到让整个高丽的统治结构都为我们所用。」她目光坚毅,「李资谦的贪婪和无能,已经为我们铺好了道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静待时机,让高丽人自己为我们开门。」
「继续让我们的工头注意这些人,鼓励他们把家属也带来,最好是让他们在租界里长期居住。」方梦华思索片刻后说道,「如果高丽的暴动越来越频繁,我们需要在关键时刻动用这些人引发更大的骚乱,借此削弱李资谦对租界的施压。」
杨八点头称是,随即转向关于倭国对马岛的报告。「教主,倭国那边,几个月观察下来,粮价明显在上涨。我察觉到这种趋势后,立刻抬高了我们明州货物的价格,尤其是奢侈品。藤原家的反应很奇怪——他们毫不还价,照单全收,现银交割。」
听到这里,方梦华的眼中闪过一丝冷笑。她的猜测正在被逐步印证——倭国的藤原家似乎已经打破了石见银山这个潘多拉魔盒,银矿的开采带来了大量白银流通,而随之而来的,必将是货币的急速贬值和通货膨胀。
「看起来,藤原忠通那边的形势比我想象得还要迅速,」方梦华低声自语道,「他们打通了银山的开采渠道,但没有注意到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一次粮价的上涨,正是白银泛滥的先兆。」
杨八继续说道:「没错,教主。藤原家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白银泛滥的危机,只顾着快速积累财富。而随着银价的波动,他们对我们的明州奢侈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甚至不惜高价购买。我推测,未来的倭国市场将会更加依赖我们倾销的高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