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笙带着两个孩子,在路上玩了几天,终于到达桃源村,刚到桃源村口,因为是坐的马车,村里的人全都知道了,纷纷出来看热闹。
一看到李时笙带着两个孩子穿着打扮看起来很富贵的样子,争着抢着上去打招呼:“时笙啊?你们一家不是去京城了吗?怎么舍得回来了?”
李时笙微笑着,轻轻拍了拍手上并不存在的尘土,道:“京城虽好,可终究不如咱们桃源村自在,再者说,孩子们也想念这里的山水和乡亲们了。”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称是,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几分,他们哪里不知道,李时笙这是谦虚呢。
京城那是什么地方?天子脚下,繁华似锦,哪里是他们这穷乡僻壤能比的?
“时笙啊,你可真是有福气,瞧这两个孩子,长得多水灵,将来一定有出息。”
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想去摸摸两个孩子的头。
两个孩子见状,微微侧身,巧妙地避开了妇人的手,李时笙解释说道:“借您吉言了,不过孩子们还小,怕生呢。”
妇人也不觉得尴尬,收回手,依旧满脸堆笑:“对对对,是我唐突了,时笙啊,你们这一路舟车劳顿的,赶紧回家歇着吧,等有空了,可得来我家坐坐,咱们好好聊聊。”
“一定一定。”李时笙客气地应着,带着两个孩子,穿过人群,驾上向自家的宅子去。
一路上,不断有乡亲上来搭话,或是询问他们在京城的见闻,或是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李时笙都一一应承下来,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
回到家中,两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李时笙则站在屋檐下,望着这熟悉的一切,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这座房子,可是她新盖的,自己都没有住多久,一直在外面奔波的,都怪季煜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