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六月,南陈的江淮防御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其中,寿州置十三军,兵额三万九千,都督驻寿阳。
安州置十七军,兵额五万一千,都督驻义阳。
徐州置九军,兵额二万七千,都督驻淮阴。
罗州置三军,兵额九千,都督驻齐昌。
合州置六军,兵额一万八千,都督驻合肥。
整个江淮间共置兵十四万四千,占到此时陈国总兵力的七成还多,五都督的直接领导者陈蒨,则借由此战成为了陈国最大的军头。
若到冬日来临,陈蒨还能带领淮上兵马再胜齐军一场,则来日,他将有能力在建康,掀起一场深刻入骨的改革,一场无人能够反抗的改革。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愁。
—————
齐河清三年(564年)。
三月。
齐帝高湛以淮南新败,颇不自安。
下诏颁行《齐律》,以示群臣百姓振作之心。
齐太师、彭城王、高湛的庶兄高浟,素有贤名。
本月,高浟在邺都,忽有盗贼数十人入其家,拥其为主,欲奉为皇帝,高浟不从,身死。
于是,高氏宗室中有贤名者,皆多自污,以示天子绝无异心。
四月。
齐太尉段韶至淮北,整理东南、豫州二道兵事,得兵只六、七万人,府库存粮不过三十万石。
段韶以为入冬之前,不宜南渡,否则此时举兵必用中原之兵、粮,中原兵粮既空,若秋冬周人来攻,则河南难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