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人回到粮仓,调换出来的赈灾粮按照皇帝的旨意搬进了皇仓中,为了掩人耳目,多出来的三百袋粮食并没有做记录。
但三百袋粮食不少,只要对着账本来查必定能发现端倪,只要粮仓里的人一口咬定是太子指使他们换粮的,那罪名就实实在在落在太子头上。
杨公公找到粮仓的林管事,说来也巧,这林管事也是先皇带出来的人,跟杨公公的关系颇好,得知杨公公把小杨公公交给他,叮嘱让小杨公公来应付大理寺的人,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林管事又怎么会不知道那天莫名其妙死亡的几个小太监是怎么回事呢,他不想参这一趟浑水,杨公公直接把人送过来,林管事还怕不得有人接手。
于是一拍即合,直到大理寺官员来到,全程都是小杨公公在跟着解释,而杨公公早就回到承德殿复命去了。
大理寺官员在粮仓内查了又查,让小杨公公带着人清点米袋,最终发现多出来的三百袋米,面对他们的质问,小杨公公跪在地上不言语。
林管事适时走了出来:“赈灾粮存放的那天晚上,就是他在看守,他必定是最了解实情的人。”
小杨公公跪在地上十分配合地发抖,偏偏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几位大理寺官员见状,直接把小杨公公给押回大理寺,准备严加审问,小杨公公害怕地大喊:“我不能说啊不能说,饶了我吧,背后人不是你我能惹得起的!”
大理寺官员闻言,互相对视几眼,一瞬间想到皇帝叮嘱的话语,东宫太子倒是深深印在他们脑海中,听了小杨公公的话,更加认定真相跟东宫太子有扯不清的关系。
小杨公公跟着大理寺官员回到大理寺,不用他们的严刑拷打,就老老实实把整个换粮的流程都给说了出来,就连哪里来的碎石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承接案件的几位官员立刻派人进宫调查,发现东宫西北角的空殿确实有大量碎石,而且显然还是被挖过的。
于是追问小杨公公,让他把幕后指使说出来,偏偏面对这个问题,他闭口不提,无论大理寺用什么样的方法,即便是酷刑也没能敲开他的嘴。
直到双方都精疲力竭,皇帝也下旨催促,几个官员只好将小杨公公带上朝,因为小杨公公承诺,他只会在百官面前说出真相。
于是在每周例行的朝会上,小杨公公就这样被带上朝廷。
而朝会上,站在最前面的就是东宫太子。
在先皇仙逝、皇帝登基后,宋川尧就鲜少出现在朝会上,皇帝故意限制他上朝的机会,隔绝他接收任何外界的讯息,禁止他学习处理政务,更不会允许他跟任何官员接触。
而今日宋川尧出现在这里,不过是皇帝已经预想到这个东宫太子即将消失,无论是贬为庶民还是凌迟处死,都是皇帝乐见其成的。
只有宋川尧犯下滔天大罪,被百官指责,剥削掉头上的太子名号,皇帝才能将名正言顺将皇位交给自己的后代。
皇帝坐在高台上,听百官汇报城内工作,听百官为天下灾民担忧,听大宛国各地的官员加急送来请求支援的求救信号,却始终没有听到有人提起赈灾粮换粮一事。
于是在百官都不再发言时,皇帝眼眸锁定大理寺卿,冷声问:“赈灾粮一案查的如何了?”
大理寺卿立刻出列,毕恭毕敬行完礼后说道:“相关人员已被抓捕,但始终不愿交出幕后指使,扬言要在陛下面前说出事实的真相。”
皇帝的唇角不可见地勾起,目光恍若不在意般扫过宋川尧,然后沉声道:“宣。”
宋川尧的手在宽厚的宫服下捏紧了拳头,不由自主地颤抖,听到杨公公在高台上尖声高喊宣杨坪觐见时,他额头已经冒出冷汗来。
即便收到传信要做好准备,他深居东宫又无法与长姐取得联系,就连常来的步楚怀也好些日子不见了,他实在不知该怎么办,每日如坐针毡,终究还是逃不了被传唤上朝的命运。
杨坪脚捆镣铐,跌跌撞撞走上大殿,在众人的注目下,他跪在地上,腰背挺直,面色毫不畏惧,直勾勾地盯着皇帝,条理清晰地将当晚发生的一切都说了出来。
有些沉不住气的官员已经开始低声怒骂,叫他赶紧把幕后指使说出来。
杨坪看着皇帝,皇帝见他话里话外都把线索指向太子,于是大手一挥:“说出幕后指使,朕饶你不死!”
杨坪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皇帝,听到他这么一句话,顿时发笑,带着镣铐的手突然指向皇帝,厉声说:“是你!是你让我带着他们去换粮的!是你杀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