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工,这是我们新设计的自毁装置,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气垫车工厂中,几名工程师拿着自毁炸药的模型,让陈昊检查。
陈昊用三维地图扫了一下,这个自毁装置也很简单,里面就是一个信号发射模块,一个点火开关和炸药,并没有太复杂的构造。
工程师一边让陈昊查看,一边给他讲具体的原理。
总体来说,就是利用信号发射机制,双保险设置。
一方面在发现机器人出问题时,可以从外界发射信号过去引爆。
如果机器人被敌人操控,紧急启用了信号屏蔽功能,那么在炸药内部的信号发射装置如果发射不出去信号,持续一段时间后也会引爆。
同时,这个装置本身还是压爆式的。到时候在机器人身上装一个按钮,只要按动按钮,装置就会被压爆。
这款工程机器人并不存在什么攻击型武器,主要防备的就是它们集群冲击。
所以自毁装置的携带药量很少,只针对机器人的动力核心。
只要将动力核心炸毁,剩下的就不足为惧。
陈昊听完工程师讲述,点头道:“这个自毁装置,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到时候和你们先试制几辆机器人出来看看起不起作用,然后再大规模制造。”
“肯定的,这您放心!我们已经在试制中了。”
目前市内的气垫车数量已经突破了2000辆,除了大规模转运人员外,平时日常的巡逻、拉货等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气垫车。
所以目前工厂主要以生产工程机械为主,现在也要开始生产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带自我组装功能,只要生产出来一批,就可以在生产线上自我组装新的机器人出来。
当然,受限于材料供应,自组装机器人的数量不会多的特别夸张。
并不是给它时间,就能生产出几十上百万辆机器人那么夸张。
很多科幻作品中说的那种“自复制机器人”其实都没有考虑原材料的问题。
光是铁矿石的勘探、挖掘、冶炼,再到后面的运输、冲压切割、组装——这一套流程下来,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拼积木那样方便。
当然,按照工程师的估算,在新的地下城计划正式开始时,将有数百台机器人投入到再生产和现场工作中去。
到时候只要人将前期的基础打好,后面的工作基本上就都可以交给机器人来做,方便的不是一点半点。
陈昊在现场转了一圈,又嘱咐了两句,跟着身边的工作人员上了气垫车,开往北马路方向。
这次出来一个是考察机器人的生产,还有一个就是查看北马路与东马路交口处的建筑布置。
金宁的城市格局,是传统的环状布置。
在城中心的四角,有东西南北四条马路。
这四条马路是中心区与中环区的天然分界线,将内城与外城分开。
曾经在老一辈人口中,“金宁市区”是专指这四条马路中央包围的一大片区域。外面的地方只能被称为“副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