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没有将机器人转运进应急署的试制车间,而是直接来到生产气垫车的工厂,找了个暂时废弃的小车间,把机器人放在了里面。
然后他开启三维地图,从头到尾细细的扫描了一遍。
之前在火车站只是粗扫,目的是看看里面有没有高爆炸药、大威力杀伤性武器等危险品。
在确认安全后,陈昊开始对这台机器人进行彻底的解剖式扫描。
这种机器人采用履带式设计,下半身类似于坦克,用履带控制行走。
上半身有两条手臂,双手可以自由拆卸,更换为其他“工具手”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头眼部应该是有很多个传感器,控制着机器人的行进、抓取等工作。
整体来讲,其科技含量还处在人类的认知范围内,但头脑中有数块智能芯片,应该就是它可以自主工作的原因。
确定了机器人没有威胁后,陈昊为其插上电池,开始测试功能。
“XL003型工程机器人为您服务,请输入工作内容。”
机器人的胸口出现一块面板,要求陈昊输入工作的具体内容。
陈昊在面板上鼓捣了一阵,发现这个机器人与锻炉的对话面板类似,也是通过描述来确定具体的工作内容。
描述的越具体,机器人干的活就越精确。
比如陈昊如果想让机器人帮他拿水杯,他只需要输入“请帮我把左手边/附近的水杯拿过来。”
机器人就会自动扫描周围,拿到水杯递到他跟前。
但如果想让机器人代替工人,进行气垫车的组装,那可就难得多了。
先要为机器人确定模糊的指令,例如“组装一辆气垫车”。
然后要输入气垫车的具体图纸和生产线的总成示意图。
最后再将机器人安排到具体的工位上去,机器人才能开始工作。
陈昊把机器人带了出去,附近的工人都被吸引,但大家都很有默契的维持着手中的生产,并未上前围观。
只是在生产间隙中抽空看一看,好奇的打量这台机器人。
陈昊带着机器人到了发动机总成安装处试了试,这里算是整车组装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了。
发动机总成在安装中如果有偏置、安装不到位等情况出现,会造成发动机抖动,甚至引起传动轴断裂。
把几名工人师傅请到旁边,陈昊给机器人下达了指令,机器人立刻忙碌起来,朝着流水线上的发动机跑去。
在一旁旁观了整个发动机安装流程后,陈昊暂时放下心来。
这个机器人的智能确实很高,只要指令输入正确,它完全能在生产线中代替人类,实现自动化生产。
没想到新丰那边居然能制造出如此强大的机器人,他们的芯片是从哪来的?这么高级的智能程度是如何实现的?
最关键的是,自己能不能仿制?
陈昊之所以同意交换这批机器人,还是为了仿制需求。
这批机器人有如此高的智能,其实完全可以实现“自生产自组装”。
也就是说用这些机器人自己制造新的机器人出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形成一批“机器人大军”,彻底把人类从繁重的流水线工作中解脱出来。
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陈昊无法保证这些机器人的安全性!
尽管机器人经过三维扫描,确认了不带有任何杀伤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