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文和其他的考生一听到这个题目顿时震惊了起来,以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为题。
那不妥妥的就是太上皇与永和帝之间的关系吗!
要是写的不好,很可能会因为藐视皇家,挑拨天子之间的关系,挑拨皇家关系,等罪名直接被革职查办,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就此烟消云散了。
王喜文刚要下笔的手也冻住了,没想到题目如此的刁钻。
永和帝看着下面一个不敢动笔的考生,顿时就知道了他们在思考什么,无非就是自己写的不好,会怪罪他们之类的,这因为写的有问题,直接把他们以各种各种罪弄进监狱里,让他们的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就此烟消云散。
光是进监狱也就算了,最可怕的是他们寒窗苦读数十年的功名给革除了,这才是对要他们命的,因为就算进了监狱,他们还有一些利用价值,他们背后的师傅或者各个市里也会为了一些利益保他们。
但革除功名就不同了,一旦革除了功名,再把他们下到监狱里,那么他们这辈子可以说就没有什么希望了,一旦革除了功名,那么他们再也不是原来高高在上的预备官老爷。
只是一个个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势力会愿意为了区区几个普通人花费巨大的利益的。
所以这些举人啊,贡生啊,最害怕的其实不是下监狱,而是革去去功名利禄重新变回一个个普通人。
这才是最让他们害怕的,永和帝知道这一点,于是开口说道:“放心大胆的写,朕是不会把你们下入监狱当中的,也不会因为今天的这场科举你们写的有问题,把你们的功名给割除掉。”
有的考生听到这顿时送了一口气,但绝大多数的考生还是抱着警惕,没有瞎写,虽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是当今圣上,但也俗话说的好,皇帝老儿话最不可信。
虽然皇帝一般说的话就相当于金口玉言一样,不能更改,但你要是以为就抓着这个不会怪罪你的条件当真吧?
明面上说了不会因为你写的东西怪罪你,但这样怪的出来的时候首先让你名落孙山,然后再设计陷害你,把你的举人身份给夺了,然后这样你就成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了,然后人家随便找个关系,定个罪,就可以让你秋后问斩。
而且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说,某个皇帝给你发了一个丹书铁卷,说只要不谋反就不杀你,结果人家偏偏就给你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你能怎么办?决定权在于人家给你安什么罪,你只能接受。
所以,王喜文才会迟迟没有下笔,就是为了冷静的思考一下这个文章怎么写。
王喜文从现在得到的情报中得知,太上皇与永和帝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决裂,他们之间还是有缓和的余地。
你再怎么说,他们也是真正的父子,虽然一个皇帝可以毫不犹豫杀死对自己有威胁的存在,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但太上皇已经开始变得衰老了,人一老开始思考的东西又变多。也会变得越加的珍重感情。
这也是太上皇后来愿意放权给永和帝的原因之一。
王喜文想到这里,决定以和为贵,父子之间哪有仇恨,立马开始认真写道,父子之间没有仇恨…………之类之类的。
王喜文在刚开始提笔开始在脑海中构思的时候,笔就已经在草稿纸上写出了大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