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都市 >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 第198章 议亲征:用江东的粮打北伐的仗(求追)

第198章 议亲征:用江东的粮打北伐的仗(求追)(2 / 2)

    反正朕必须亲征,有问题你们来发现和解决!

    诸葛亮和法正看向诸葛乔的目光,纷纷多了几分幽怨。

    诸葛乔说了一大堆的空话套话,迎合了刘备的心意;这解决难题的重任却落到了诸葛亮和法正身上。

    “丞相,以前我挺羡慕你有个智勇兼备的儿子,现在我不羡慕了。”法正调侃道。

    诸葛亮板着脸:“伯松,你不能光说不做。说说你具体的想法吧。”

    见诸葛亮眼神变得严肃,诸葛乔讪讪一笑。

    不拿出具体的措施,今日这门就出不去了。

    “丞相,江东可有消息传回?”诸葛乔不答反问。

    诸葛亮略微思了片刻,道:“去年孙权本想趁着我北伐陇右的时候去打合肥,却因曹丕派曹仁坐镇,又打消了这个想法。”

    诸葛乔不由笑道:“孙权还真是胆怯,曹丕派个曹仁就不敢打了。”

    “我以为,孙权如今是大汉的吴王,陛下要亲征关中,孙权又岂能不引兵相助?”

    “如今曹丕的重兵几乎都在关中、洛阳和南阳一带,淮南部署的兵力很少。”

    “若陛下亲征关中,曹丕必会惊惧而无心淮南,这是孙权取淮南的最后机会。”

    “他若不取,今后再无机会了。”

“可让陛下带孙贵人去长沙,请孙权赴家宴,趁机游说孙权进兵淮南。”

    “我亦有把握,让孙权拿出二十万石粮米来资助陛下北伐关中。”

    诸葛亮吓了一跳:“二十万石粮米?这怎么可能!伯松,不可妄言!”

    刘备和法正也是吓了一跳。

    二十万石粮米,足以让十万人吃上三个月了!

    孙权虽然是盟友,但也不傻。

    拿出二十万石资助刘备,那不就等于真心在当“大汉吴王”了吗?

    刘备亦是肃容:“伯松,若益州钱粮不够,可走荆州再运钱粮来南郑。”

    法正虽然没有开口,但看向诸葛乔的眼神也多了好奇。

    有什么方式,能让孙权甘心拿出二十万石粮食?

    难道就凭诸葛瑾在东吴?

    诸葛乔笃信而笑,自怀中取出图纸递给诸葛亮:“马钧最近研究了新式的犁具,尤为适合江东的地形。”

    “这种犁具跟常见的直辕犁不同,我称其为曲辕犁。”

    “曲辕犁比之直辕犁,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江东又多有蛮荒之地,垦荒困难。”

    “可有了这曲辕犁,孙权不仅可以再开垦十万亩良田,也能以此为交易,获得江东豪族的支持。”

    “如此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只是二十万石粮米,我其实都觉得亏了。”

“考虑到孙权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若不给足了好处,孙权极容易受到曹丕的蛊惑再取荆州。”

    “孙权屡屡拿不下合肥,除了他那不堪的统率外,也是因为江东的豪族认为打了淮南得不到好处。”

    “可若江东能大批量的生产曲辕犁,江东豪族的人力和畜力就必然会有冗余。”

    “这个时候,淮南那肥沃的田地,就是令江东豪族们眼红的肥肉。”

    “不用孙权去费口舌,江东的豪族就会支持孙权去取淮南。”

    “取了淮南,孙权和江东豪族们必定膨胀。”

    “曹操尚且得陇望蜀,孙权得了淮南,又岂会不念着徐州富饶之地?”

    “孙权北伐心越盛,曹丕在东线部署的兵力就会越多,被平分了兵力的曹丕,又如何能在西线抵挡陛下的亲征大军?”

    “综合来看,二十万石粮米虽然吃了点亏,但陛下却是赚足了好处。”

    刘备、诸葛亮和法正皆是神情一肃,凑近一观图纸。

    只是这图纸看起来颇为复杂,一时间也难明其理。

    诸葛乔见状,又自怀中取出曲辕犁的模型,呈现给刘备三人。

    模型加图纸一对比,刘备三人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

    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法正,都是亲自耕种过的,自然能看得出曲辕犁的先进。

    “二十万石粮米虽然有些亏,可为了兴复汉室,这点亏朕也能接受。”刘备的眼神再次变得兴奋。

    法正则是提出了心中的担忧:“伯松,曲辕犁若是给了孙权,江东必会变得越来越富庶。”

    “昔日管仲以齐纨鲁缟让鲁国臣服,又以衡山之谋让衡山国臣服,皆是在疲弱敌国的国力。”

    “伯松不用疲国之计,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岂不是在给陛下树立一个更强大的敌人。”

“我以为,这不符合军争兵法!”

    作为定计者,诸葛乔自然知道将曲辕犁卖给孙权,会让江东变得富庶。

    然而。

    诸葛乔却有不同的看法:“法侍中,这江东士民,是否是大汉的臣民?”

    法正不假思索:“自然是大汉的臣民。”

    诸葛乔面色微凛:“既然都是大汉的臣民,那他们就不是敌国之民。”

    “不是敌国,又为何要用疲国之计?”

    “齐纨鲁缟和衡山之谋,虽然削弱了他国的国力,可受害的却是百姓!”

    “陛下立志于兴复汉室,就不能只专注于解决曹丕和孙权,更要致力于解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大汉百姓。”

    “江东虽然是孙权在执掌,可孙权在名义上也是大汉的吴王。”

    “若江东因为曲辕犁而变得富庶,那也是大汉百姓之福。”

    “我等军争,又岂能只图一己之私利,而不顾万千百姓的死活?”

    “若如此,陛下跟曹操,又有什么区别?”

    “再者!”

    “织绫机今后必然也要在益州推行,蜀锦的产量也会大量增加。”

    “若江东粮食产量太少,这西川的蜀锦岂不是得降价售卖。”

    “蜀锦若不能保值,陛下发行的直百钱就会贬值,一旦直百钱货币体系崩溃,对益州和荆州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可限制蜀锦的产量,不仅陛下得不到大量的粮食,也会严重的损害益州豪族的利益。”

    “盟友,必然是要以利益为保障的。”

    “若不让盟友尝到甜头、不让盟友获得暴利,这盟友关系脆如薄纸。”

    “法侍中看到了孙权在表面上的变强,可曾看到陛下会变得更强?”

    “管仲的疲国之计,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并非强调要让敌国变得比以前更弱。”

    “不论江东变得有多富庶,荆州和益州都会以数倍的增长速度,变得比江东更富庶。”

    “这便是商业的规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强国和弱国的区别就是强国掌握了科技,而弱国只掌握了最低端的生产资料。

    经济效益的不对等,让农业国家很难超越科技国家。

    对诸葛乔而言,江东开垦再多的良田,种出再多的粮食,也不过是大汉的江东粮仓罢了。

    只要大汉的科技走在最前列,发展速度比江东快,孙权就永远赶不上刘备!

    诸葛乔亦不担心孙权效仿管仲对付鲁国和衡山国的计策来反制刘备。

    刘备的大汉,不是鲁国和衡山国这种小国能比的。

    刘备换粮亲征的目的,本质也是不想用益州和荆州的储备粮。

    只要储备粮不动,孙权就奈何不得刘备。

    孙权若真的效仿,那跟东施效颦没什么区别。

    诸葛乔的“强弱富贫”观念,让诸葛亮和法正陷入了沉思。

两人都是当世的智者,往往只需要听到核心就能举一反三的推演。

    刘备则是提出了新的问题:“若孙权同意给付二十万石粮米,又如何在短时间内运到南郑?”

    走汉水是运不到南郑的。

    要将江东的粮食大量运到南郑,得先走水陆入西川。

    诸葛乔笑道:“此事容易。如今的长沙,有不少益州的豪族商人。”

    “可将孙权给的二十万石粮食交付给益州的豪族商人。”

    “陛下则直接让益州豪族商人将他们囤积在益州的陈粮交付给陛下。”

    “如此,陛下省了运输粮米的时间和耗费,益州的豪族商人也清了在益州的粮食库存、且也为陛下北伐立了功绩。”

    “陛下亦可下诏,彰其义举。”

    “这是双赢之策!”

    刘备恍然,惊讶问道:“伯松昔日让益州和江东的豪族商人,在长沙自由贸易,莫非也是预料到了今日?”

    诸葛乔摇头:“当时并未想这么深远。只是想尽可能的让益州的豪族商人去江东购买粮米,增加益州的储备粮。”

    “当时我也没想到,会在凉州遇到马钧这样的奇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或许就是天命在汉。”

    刘备哈哈大笑:“有备无患。若非伯松昔日在荆州的努力,也不会有今日的机遇!”

    “丞相,孝直,你们可还有异议?”

    诸葛亮和法正对视一眼。

诸葛乔将粮食都解决了,还如何能有异议?

    诸葛亮道:“陛下要去长沙,可让伯松同往。”

    主意是诸葛乔提出来的,诸葛亮自然不能让诸葛乔闲着。

    诸葛乔笑道:“丞相不说,我也会去长沙的。正好,我也好久没见岳丈了。”

    “就趁着这个机会,去襄阳城探探亲吧。”

    刘备道:“伯松的长子已经出生,等返回的时候,也顺道去成都看看吧。”

    “让你去年年底都不能回成都省亲,朕也颇有愧疚。”

最新小说: 我,氪命练武,害怕校园不够暴力 穿越首都送外卖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兽血沸腾 温柔的诱惑 列车求生:我知晓下一站信息 败犬女主请自重,我只想当男闺蜜 宦海青云 乡村神医好快活 全民觉醒:我靠词条成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