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人,不一而足。
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今晚过后,他真的要火遍大江南北、火到全国观众面前了。
这个年代的春晚,造星能力还是很强的。
张齐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虽然他有意的选择了一首比较“俗”的歌,可毕竟是在春晚这个舞台上唱出来的。
再怎么“俗”,那也应景啊!
而且这歌可是经受过前世检验,有爆火的潜质的。
逢年过节,各大超市,一进去就放这首歌。
张齐还在稳稳当当坐在那里看节目,却不知道,今天晚上过后,他就已经回不去从前“小透明”的时光了。
节目进行到后半场,张齐问身旁的俞潇潇:“潇潇,你怎么过来的?”
“打车过来的,等会儿我们一起走吧,找个地方吃点东西,顺便跨个年。”俞潇潇笑眯眯的,“黄时雨被你拉了壮丁,没能回家过年,你这当老板的总得表示表示吧?”
“这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地方?你有推荐吗?”张齐问。
“我也没有很熟悉的地儿,不过我来的时候看到一家船哥水饺挺忙的,好像是你们东山的牌子?大过年的,去吃点水饺吧。”俞潇潇道。
“可以啊。”张齐点了点头。
看完节目,张齐开上车,带着俞潇潇和黄时雨,来到船哥水饺。
确实很忙,可能是因为过年的关系,很多人来吃水饺。
多数是年轻人。
这个年代,一般老人对于过年的观念还是很传统的,都要在家自己做菜。
什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热热闹闹才算过个年。
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小夫妻,没办法回老家,只能自己过年的,已经开始流行约几个同样没办法回家过年的,去饭店吃一顿了。
船哥水饺这里,听着口音,多数是没办法回家过年的东山人。
张齐一进门,听着里面熟悉的乡音,倍感亲切。
三人落座,点完菜,俞潇潇看了看黄时雨:“大过年的,咱们喝点儿?”
黄时雨很是配合的点点头:“那咱俩喝点儿,可惜咱俩都没有驾照,只能麻烦张齐开车了。”
“大过年的,咱们俩喝有什么意思?我们家在附近有套房子,一直空着没人住。都喝点,把车放这儿,去我那里住,明天早上再走就是了。”
俞潇潇说着,看了看张齐:“我家那套房子有四个房间,咱们仨一人一间,那也还有一间空着,刚好我们吃完喝完,可以一起过去休息,没问题的吧?”
“这……我们两个人去你家,不太方便吧?”
没等张齐说什么,黄时雨适时提出反对意见。
“这有什么不方便的?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大过年的,你回去也是自己住,张齐回去也是自己住。咱们仨一起,多热闹。”
俞潇潇摆了摆手,看向张齐。
“行吧,那就喝点。”
张齐见俩人一唱一和的,都是演给自己看的。
俞潇潇没回家特意陪自己过年,黄时雨也因为自己没能回家,怎么好再拒绝,于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有黄时雨在,还能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