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陪姥姥姥爷待了两天,给老人留了两万块钱。
周天下午,张齐又买了些鸭梨、冬枣、鸭梨醋、醋饮、牛羊肉等家乡特产,联系了一辆车回到了学校。
到了学校,已经晚上七点多。
张齐让司机停下车,示意他稍等,下车走出两步,给系主任周健打了个电话:“老师,您在家吗?”
“在外面呢,怎么了?”
听筒里,传来闹哄哄的声音。
“您说话方便吗?”张齐小声道。
不要小看这几个字,体制内混迹多年的,这几个字都用得到。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您说话方便吗?方便的话,我说一些不方便别人听到的话给您听。
懂的都懂!
老周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学生的老练,瞬间就明白了意思,说了句:“稍等。”
走出了包厢,来到一个僻静的角落,老周这才道:“什么事儿?说吧。”
“也没什么大事儿,我周末回了趟老家,这不刚到学校。老家的鸭梨、冬枣都熟了,顺便给您带了些尝尝鲜。您看,怎么方便?”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个谦虚。
所以说,送礼也有个学问,叫“顺便”“不值一提”。
顺便,就是说我不是故意来的,就顺手的事儿,捎带脚。
不值一提,意思是我带的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您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其实收礼的也心知肚明,说白了就是互相给个台阶下。
我带了小礼品,你收了不违规,大致这么个意思。
“你小子,跟我还这么客套。你师娘在家,我把你她电话发给你,23号楼1单元301,你联系她吧。”
老周人情世故自然是不差的,张齐都说了,他刚到学校,也就是第一时间就联系了他这个老师。
不收,不合适。
而且他也确实看好这个学生,也就没有客气,直接让张齐送过去。
“好嘞,那老师您忙。”
张齐说完,挂掉了电话。
等了五分钟,一个短信发了过来:冯玉芬13*******。
张齐回了个“收到”,上车,进了家属院,来到23号楼下。
张齐没有立即打电话,而是从车里搬下两盒鸭梨、两盒冬枣、两箱鸭梨醋、两箱醋饮、两盒酱牛肉、两盒熏羊排、两盒生牛肉、两盒羊肉馅......
轻手轻脚放在了301门口,这才打通了电话。
“冯老师您好,我是张齐呀......嗯,对,在门口呢。”
不一会儿,门开了。
冯玉芬看着门口摞了一大堆的箱子、盒子,顿时吃了一惊:“哎呀,小齐你咋带了这么多东西?你说你,来就来吧,花这么多钱做什么。”
“师娘,没几个钱,都是我们家乡的小特产,我给您搬进去。”张齐笑着上手搬东西。
“师娘,这是生牛肉、羊肉馅,您最好放冰箱。这酱牛肉和羊排,是熟的,微波炉热热直接可以吃.....我也不知道您和我老师哪个吃的入口,索性就都带了点儿。到时候您吃着哪个可口,随时跟我说,我回家的时候带来。”
“太客气了,你说你,这怎么好意思。老周经常在家提起你,对你赞不绝口呢。”
冯玉芬眉眼清秀、衣着朴素,一看就是个持家的好妻子、不太能说会道的实诚人。
老周当了这么多年大学教师,来拜访的学生多了,但也没见过不年不节的,一下带这些礼物上门的,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比起老师对我的栽培和帮助,这些真的不算什么。师娘,那您费心归整归整,我就不打扰了,先回去了。”
送礼,也讲究个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