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朕允了(2 / 2)

    他微微皱眉,随即又舒展开来,嘴角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皇帝一出现,朝臣们立即跪倒在地,双手伏地,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以示对皇帝的尊敬与敬畏。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经过无数次的排练。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众卿家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秦振元身着紫色官服,手持笏板,突然出班,声音中带着几分决绝:“陛下,老臣为相多年,亲眼见证了国家的兴衰起伏。近年来,陛下所为,确有残暴不仁之嫌,民间怨声载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老臣年迈体衰,实难再为陛下分忧,愿乞骸骨,归隐山林,以避此乱世。”

    紧接着,礼部尚书王世林也站了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悲愤:“陛下,臣身为礼部尚书,深知礼仪之道,更明白君民之道。陛下近年来所行之事,多有违天道,非明君所为。臣痛心疾首,却无力回天。臣也愿乞骸骨,以示对陛下之不满,更愿以此警醒陛下,望陛下能痛改前非,重振朝纲。”

    随着秦振元和王世林的出班,一众文臣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站了出来,附和着要告老还乡。

    “陛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陛下若再如此下去,必将导致国家动荡,民不聊生。臣恳请陛下,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重,切勿再行残暴之事。”

    “陛下,臣自幼饱读诗书,一心只想为国效力,为民请命。然而,近年来,臣却亲眼目睹了陛下的种种不当行为,心中悲愤交加。臣深知,自己人微言轻,无力改变大局,但臣仍愿以此微薄之力,为陛下敲响警钟,望陛下能迷途知返,重归正道。”

    秦静雪见状,眉头紧锁,更是不解的看向齐王。

    可齐王却仿佛置身事外一般,闭目养神。

    大殿之内,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朱渊坐在龙椅之上,紧抿着唇,未发一语。

    然而,秦振元却并未因此停下,他继续说道:“陛下,老臣深知,此言一出,必会引发轩然大波。但老臣更明白,国家的未来,百姓的福祉,都系于陛下的一念之间。若陛下能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过失,并自愿退位,让位于更有德行之君,那么老臣便还能强撑着这把老骨头,为国效力几年,以尽臣子之责。”

    秦振元的话音刚落,大殿之内顿时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秦相所言极是,陛下若能如此,必能赢得天下百姓的拥戴,国家也将迎来新的转机。”一位年迈的大臣声音颤抖地说道。

    “陛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等愿以死相谏,望陛下能三思而后行。”另一位大臣则语气激昂。

    所有人都知道,此刻正是立功的大好时机。

    朱渊的目光扫视着跪倒一片的文官,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来人,将请辞的官员姓名官职全部记录下来。”

随着朱渊的命令,几名小太监迅速上前,开始逐一记录那些请辞官员的姓名和官职。

    朱渊再次开口:“可还有谁想要请辞的?朕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

    这下,那些原本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的文官们彻底懵了。

    他们不明白朱渊为什么要记录他们的名字,更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但此刻,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只能硬着头皮跪在地上,心中忐忑不安。

    大殿内一片死寂,只有侍卫们记录名字时发出的沙沙声和众臣们沉重的呼吸声。

    待名单抄录完毕,朱渊的目光扫视着那密密麻麻的名字。

    这时,他开口道:“你们辞官,朕允了。但,凡请辞之官员,一律罢官免职,剥夺再仕之权,终身不得录用。此为朕之旨意,尔等当铭记于心,勿再复言。”

最新小说: 民间诡闻实录 深情已迟暮 毕业后不做牛马,去当赏金猎人 末法时代:开局在港岛血祭炼尸! 开局一颗种子,还好我有概率眼镜 娇养 妖探 九叔:我成了千鹤道长,威震道门 拥有双天赋的我成为最强玩家 爱在温柔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