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中只有一人,其夫君于半年前出征入伍。
就在前不久传来死讯,伴随死讯而来的还有一笔十分微薄的抚恤金。
李氏夫君出征入伍前,李氏便身怀有孕。
当夫君死讯传来时,李氏恸哭,本想随夫君一起去了。
但想到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不禁坚强了起来。
李氏十月怀胎,终于产下了一子。
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半空之上,霞光万道,瑞彩千条。
无边氤氲暮霭紫气蔓延,浩浩荡荡席卷三千里。
无穷祥瑞,演化出无数瑞兽,不断长鸣,似是在庆祝婴儿的出世。
首阳山,八景宫中,太清面上露出一抹笑意。
“吾之分身出世也,也不知这次传道,可为我人教争取来多少的气运!”
昆仑山,玉虚宫中,元始脸色郑重了几分。
“师兄分身已经出世,我等速度也要加快了!”
人间界大乱,春秋争霸,诸国林立,正是传道的大好机会。
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时间也无比珍贵,堪称争分夺秒。
谁的分身先出世,便在先天上占据了大优势。
金鳌岛,碧游宫中,通天教主俊朗的脸上,闪过一抹笑意,“吾之分身,也即将出世也!”
酆都大帝是蚊道人,而蚊道人,又是陈玄机的一道分身。
有这层关系在,六道轮回对于通天教主来说,自然是敞开大门,效率极高。
西方,须弥山上,八宝功德池旁,准提,接引面色紧迫。
“太清师兄速度当真不慢,我等也要加快速度了,一旦落后,想要追赶可就难了。”
曲仁里,婴孩诞生之后,白嫩的小手里手握一枚金色的小塔,李氏为其取名为李耳。
李耳天生不凡,有无上大气运加身,三日能言,五日能走,有大智慧。
李耳出生后半年时间,春秋秦国大地,同样诞下了一个婴孩。
婴孩诞生的那一日,上清仙气袅袅,暮霭之气氤氲,霞光万道,席卷三界!
婴孩一声啼哭,顿时间,声如雷震,三界震动!
“上清仙气,这是上清圣人的分身!”
婴孩有大智慧,三日能言,五日能走,同样有大福缘加身。
“吾名......陶弘景”
这婴孩,正是通天教主一抹元神转世。
陶弘景,则是上清给自己取的凡间化名。
又是一年之后,春秋诸国之燕国大地。
无尽玉清仙气笼罩,暮霭之气升腾,又一个婴儿出世了。
婴儿出世之日,手握一枚玲珑剔透玉如意,其母亲,给婴儿取名为张道陵。
婴儿出生之时,同样伴有金钟玉罄交击之声,传遍大地,落入洪荒无数大修士耳中。
“金钟玉罄之声,这是昆仑山元始圣人出世了!”
半年后,人间界,西方大地,郑国国都。
两名婴儿出世,两名婴儿出世之时,金色梵光阵阵,笼罩九天十地。
两名婴儿一人手握一枚金色菩提子,一股慈悲之气,袅袅浮现。
半空之中,金色祥云阵阵,化作无尽祥瑞,笼罩在郑国上方。
西方二圣,同样转世成功,一个取名为释迦,一个叫摩尼。
随着诸圣分身先后转世,玉京山,人族之地。
人族圣殿竟然莫名的震动起来,一下子惊动了人族众强者。
“人族圣殿震动,这是怎么回事?”
“人族圣殿,自建成之日起,还未出现过如此异象,我等一起去看看。”
“好,走。”
人族众修士在燧人氏的带领下,很快来到人族圣殿上面。
只见圣殿之上,气运金龙绵延,隐匿于云雾之中,周身缠绕无尽文气。
正在这时,无量文气涌动,忽然分出一缕,飞向了人间界,眨眼之间消失不见。
众人一愣,纷纷把目光放在了仓颉身上。
仓颉同样摆手,苦笑道,“大家伙儿别都看我啊,这次文气震动,吾也不知为何......”
燧人氏沉吟一会儿,凝重道,“那可会对我人族气运造成威胁?”
如今人间界不是大商的天下了,人皇气运分散,诸国争霸。
万一被别有用心之人操纵,威胁到人族气运,是很有可能的事。
闻言,仓颉脸色顿时郑重了起来。
“吾保证,绝不会对人族气运造成影响的。”
仓颉毕竟是文圣,虽然不知文气落于人间界会发生什么事情。
但这缕文气,源自于他,一切全部都在掌控之中。
人族圣殿一缕文气,飞向人间界,落入了鲁国,陬邑之地。
一年之后,陬邑之地,一个婴孩出生了。
他出生之时,浑身文气缭绕,因头顶上有些凹陷,故被其母亲取名为,孔丘!
同一时刻,冥河,镇元子,也通过幽冥界六道轮回通道,也来到了人间界。
镇元子,冥河,皆是亚圣修为,来到人间界后,各自收敛法力,寻了一个营生。
冥河,选择做一个屠户,镇元子,则是选择做了一个教书先生。
二人默默蛰伏,同时等待着自己的证道机缘!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眨眼之间,二十年过去了。
李耳有大智慧,大才能,十三岁的时候,便帮助落魄的家庭富裕了起来。
同时得到了苦县县令的看重,负责治理整个曲仁里。
贫穷的曲仁里在李耳的治理下,不过三年时间,便大改风貌,安宁,幸福,祥和,再无饥饿。
别说在苦县,便是放眼整个陈国境内,都是一等一的好地方,而这一年,李耳才十六岁。
李耳名声大噪,陈国境内的人们都说苦县出了一个了不得的大才。
陈国大王关注到了李耳来,命李耳前来陈国国都做官。
李耳辞别母亲,独自一人来到了国都,当上了丞相,协助大王治理陈国。
李耳的确是有大才能的,在李耳的帮助下,仅仅四年时间,陈国国力便翻了一倍。
原本周围时不时就来陈国打秋风的国家,也不敢再来冒犯陈国了。
而这一年,李耳才二十岁。
李耳的功绩,让陈国大王大喜过望,准备封李耳为丞相,统摄百官的时候,李耳却摇头拒绝。
“启禀大王,李耳志不在陈国,志在四方,丞相之位,非李耳之愿也。”
陈国大王满脸遗憾,只得罢休。
李耳辞去了官职,开始周游列国,同时悟道。
圣人,历万劫而不磨,沾因果而不染,与天常在,与道同存,层次实在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