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
原本还想观虎斗当渔翁的孙权,采纳了吕蒙“先取荆州,全据长江,别做良图”的献策。
一面调吕蒙离开陆口,一面又让尚未知名的书生陆逊暂代陆口都督。
如此施计,只为骄关羽之心,骗走留守在南郡诸城及关津隘口的守军。
刘禅没打算去阻止。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孙权吕蒙陆逊联手算计关羽的计策已经成功。
即便刘禅想阻止,也是阻止不了的。
而以关羽目前的状态,是听不进劝谏的。
厮杀半生,败多胜少。
如今终于打出一场威震天下的大胜扬眉吐气,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关羽又岂会见好就收?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相对于劝谏关羽,刘禅选择了当黄雀。
陆逊不知名。
刘禅同样不知名。
谁又会去在意一个年仅十二岁的汉中王世子?
赵云惊道:“孙权要害云长?在这个时候?孙权是犯傻了吗?如今局势,谁强谁弱,孙权难道看不明白吗?”
见赵云依旧惊忧,刘禅又笑:“孙权如何想,不重要;差人提醒二叔,也不重要。”
“只要城外沙丘的三万俘虏能为我所用,我就不惧孙权的任何阴谋。”
从一开始。
刘禅就没在意过孙权的想法,也没想过去纠正关羽的错误。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好。
现在的关羽,才刚刚释放丢三郡这四年以来积累的闷气,会骄矜也是很正常的。
不骄矜也就不是关羽了。
一味的劝谏,只会适得其反;反之,只有让关羽自己意识到错误,才能刻骨铭心的记住教训。
刘禅要做的,就是替关羽兜底。
毕竟。
关羽是在替刘备刘禅父子北伐,旁人可以责怪关羽的骄矜大意,唯独刘备和刘禅父子不能责怪。
想到这。
刘禅又吩咐庞统,道:“这些时日,我听闻荆州治中潘濬跟二叔常有不和,潘濬的恩师王忠如今又在曹操麾下。”
“倘若得知曹操跟孙权联手对付二叔,潘濬或会装病不理。”
“一州治中若都没了立场,其余荆州的本地士族官吏,恐也不会尽心。”
“军师号为凤雏,又被赞誉为南州士人之冠冕,可去拜访潘濬,探其口风。”
外来人要掌控一州,几乎都要重用本地的世家豪强。
若关羽是刘备放在荆州的强龙,那么潘濬就是荆州的地头蛇:有不俗的家世、不俗的名望、庞大的关系网。
刘备以潘濬为荆州治中,也是为了借助潘濬的名望来安抚荆州的士民。
对本地的世家豪强而言,不论刘备对外的名望有多仁义,都会损害本地的世家豪强利益。
潘濬会没有立场,刘禅也不意外。
而现在,刘禅需要潘濬表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