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禄山称帝(1 / 2)

两人带着手下几百残兵欲与叛军死战。

    可惜两人手下的士兵都是由原来洛阳城中的捕快,胥吏组成的,这些人如何有此勇气。

    一听要与叛军死战,一个个逃的比兔子还快,最后只有二十多人留了下来。

    李憕绝望的看向众人,这时他劝卢奕带着剩下的人离开,此时他已经做好了殉国的打算。

    卢奕拒绝了李憕,只是让家人带着自己御史中丞的大印从小道离开。

    自己则回到了御史台衙门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十二月十六日,叛军从四门攻入洛阳,封常清无力抵抗,不得不带领残兵退出洛阳,洛阳尹达奚珣投降,洛阳落入安禄山手中。

    李憕、卢奕、蒋清三人皆被安禄山叛军所俘虏。

    三人见了安禄山大骂不已,最终三人皆被安禄山所杀。

    为了鼓舞士气,安禄山纵兵劫掠,没有撤离洛阳的百姓惨遭屠杀。

    整个洛阳以及周边百姓死亡人数不下三十万。

    后来李白听说此事后,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古风》第十九首,其中有云:“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

    封常清从洛阳败走,到了陕郡,太守窦廷芝已投奔河东,陕郡的官吏和百姓也都逃光了。

    他见到驻扎此地的高仙芝,建议退守潼关。他的理由是,敌势凶猛,陕郡无险可守,对长安来说,潼关是目前唯一的屏障。

    高仙芝的部下同样是一群乌合之众,在这无险可守之地不堪一击,万一被击溃,贼兵破关而入,那么长安就危在旦夕。

    不如引兵进入潼关,作防守之计。封常清对叛军的精骑心怀余悸,在西域的长期战争中,他还没有遇到如此凶猛的骑兵。

    随后封常清又向李隆基上书言“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

高仙芝听从了他的建议,率军急速

    回撤,退守潼关。

    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做法,是从整个战局考虑,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身家性命。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经过朝廷允许,撤回潼关,与李隆基的整个战略布署不符,擅自行动不说,还丢掉了潼关以东的大片地区,这个罪责谁来承担?

    两位将军都以大局为重,关键时刻没有顾惜个人利益。这也让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封常清为高仙芝分析敌情时,监军使边令诚便已经准备向朝廷打小报告了。

    监军使作为“天子之耳目”,他们的职责就是向皇上打小报告。

    情况果然如封常清所料,叛军的骑兵不久就追上来,唐军狼狈奔走,人马互相践踏,死者甚众。

    幸好后撤及时,不然很可能被吃掉,潼关也会落入敌手。

    敌人追至潼关,高仙芝已命部队做好了守城的准备,贼兵不能入城而去。

    得知洛阳失陷,叛军兵临潼关,关中各地皆是人心惶惧。

    范阳起兵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安禄山将败不旋踵,可是事实却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河北、河南诸郡县望风瓦解,叛军则势如破竹,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向叛军投降的并不多。

    夺下洛阳之后,安禄山可谓志得意满。

    洛阳以及河南诸郡的僧人、耆老、名士纷纷上表劝进,即请安禄山登基。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即皇帝位。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建元曰圣武元年。

    随后置丞相以下官,封其子安庆绪为王,以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

其余文武皆有封官,以范阳为东都,免其百姓终身租赋,署范阳城东隅私第为潜龙宫。

    就在安禄山继位的第二天,奚人战败,契丹求和以及李恽兵临范阳的消息同时传到了洛阳。

    安禄山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赶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此时有人提议回军河北,有人提议干脆趁着各镇边军还未抵达关中前一鼓作气攻破潼关,夺取京师长安。

    就在安禄山犹豫不决之时。

    严庄起身道:“大帅,当年李渊也是暂时放弃河东,夺取长安以及关东如此方才建立大唐,据有天下!”

    “如果回军范阳,恐怕将功亏一篑,我等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安禄山被他说服了,当即下令集结军队准备继续向西进军。

    这时严庄又建议道:“江淮地区乃唐廷的财赋重地,得之则切断了的财路。

    失去东南各道,唐廷就失去了战争所需的财富,如此也就无法与我大燕抗衡……陛下可分一支偏师南下江淮。”

    安禄山再次听从了严庄的建立,任命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长史杨朝宗率一千多骑兵东进,以扩大战果,控制东南。

    但进展很不顺利。虽然唐朝郡县官有的望风而走,有的畏惧投降。

    但也有坚决抵抗的,东平太守嗣吴王李祗、济南太守李随皆起兵抗拒。

    那些不愿意投降的郡县都打着吴王的旗号,与叛军周旋。

    单父县尉率官吏百姓向南进攻睢阳,杀掉了张通晤。

    安禄山任命的河南节度使李庭望奉安禄山之命,欲引军东进,闻说后不敢继续进军而撤还。安禄山向东南扩展的企图遭受挫折。

    洛阳陷落,叛军夺取潼关以东地区之后,李隆基内心也是惶恐不安,也,开始考虑退路。

    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命永王李璘为山南节度使,江陵长史源洧为副使。

得知郭子仪已经带兵出蜀后,又下诏任命郭子仪为河南节度使。

    随后又以颍王李璈为剑南节度使,蜀郡长史崔圆为副使。

    李隆基的目的是作长安失守时的退路。

    同时李隆基还作了令太子监国、御驾亲征的打算。

    就在这个时候,李恽朔方军夺取大同,击破奚人,兵临范阳的消息传到了长安。

    李隆基大喜过望,立即下诏任命李恽为朔方、范阳两镇节度使。

    随后又传来一个好消息,魏郡太守李岘出兵攻破相州,夺回邺郡,切断了叛军退路。

    接着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河北诸郡在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的带领下起兵反抗安禄山。

    颜真卿回到平原郡之后,就开始大势整顿郡中兵马,到安禄山起兵之时,平原郡已经拥有上万团结兵。

    不过因为当时叛军势大,颜真卿知道此时如果直接与叛军对抗,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不但不可能成功,而且以他对安禄山的了解,平原城破之后,必然会被叛军屠城。

    因此在并没有选择直接与叛军主力对抗,只是一边秘密派人前往长安通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

    另一边却是写信给安禄山向安禄山表达效忠之心。

    颜真卿乃是天下名士,安禄山收到颜真卿的信之后大为高兴。

    不但没有进攻平原郡,反而把博平郡的七千兵马也给其指挥,让其防守黄河渡口,当然军中安禄山也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

    待叛军主力南下之后,颜真卿就开始修城墙,挖城壕,训练士兵,储备军粮,准备起兵反抗安禄山之事。

    但因为这个时候,范阳,大同之地还有大量的叛军。

因此颜真卿并没有立即起兵,而是等待着时机。

    当李恽攻破大同,兵进范阳的消息传来时。

    颜真卿拔剑拍案而起,“时已至也!”

    当即下令召集郡中之兵在校场集结。

    安禄山安插在军中的几名军官见势不对,欲要反抗,结果很快被颜真卿给拿下。

    别看颜真卿以书法闻名后世,但骑马砍杀也是玩的很溜的。

    他早就调查清楚军中那些人是安禄山的人,也对今日之事早有准备。

    很快他就完成了对军队的清洗,把平原、博平两郡的兵马掌握在手中。

    随后颜真卿发布了讨伐安禄山的檄文。

    “嗟乎!逆贼安禄山,狼戾不仁,包藏祸心。昔为边将,受国厚恩,而乃背信弃义,谋乱中华。

    欺君罔上,暴戾恣睢,荼毒生灵,涂炭百姓。

    我皇震怒,发兵讨贼,誓清宇内,以正乾坤。

    尔等将士,宜秉忠贞之志,怀社稷之忧,奋勇向前,斩将搴旗。破贼之日,封赏有加,永膺爵禄。

    安禄山逆天而行,其亡可立而待。望尔等奋勇杀敌,勿使贼徒漏网。

    檄文到日,如律令行。大兵所指,望风披靡。诛灭奸邪,以安社稷。天地神明,共鉴之!”

    颜真卿起兵之后,其堂兄颜杲卿第一个起兵响应。

    颜杲卿杀死安禄山派来的军将,在常山郡组织兵马,与颜真卿互相呼应。

    随着颜真卿讨伐安禄山的檄文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抵制叛军。

饶阳太守卢全诚闭城自守,不接受安禄山派来的新任太守。

    河间郡司法参军李奂袭杀安禄山派来的长史王怀中;李随派游奕将訾嗣贤渡黄河杀安禄山任命的博平太守马冀。

    诸郡共推颜真卿为盟主,军事上皆受颜真卿之命行事。

    此时的局面对大唐极为有利,此时只要唐军能够守住潼关,等到各路边军抵达,那么安禄山叛军要不了多久就能够被剿灭。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李隆基又出昏招了。

    ……

    安禄山叛军攻打潼关之时,李恽也正指挥朔方大军与史思明展开恶战。

    为了夺取界桥,唐军在赵广汉的指挥下又连续对界桥发动了三次攻击。

    最后一次进攻结束时已经是丑时了。

最新小说: 小吃店通古代,我卖预制菜发家了 身为魅魔却绑定了绿江系统 穿成西游早逝大师姐:就是你欺负我家猴儿? 海贼:开局获得冰之灭魔魔法 小鱼薄荷 九公主她又美又飒楚倾歌 簪花少年郎 四合院:开局先把媳妇娶了 我在夜总会当小姐的往事 末世我在安全屋内观看求生游戏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