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班达堂族不会有饥饿。渡过雨季,二管家李德利保证能够囤积足够雇佣一千名小黑工作的粮食。
话说,小黑的一大缺点就是没有生活规划,过了今天不想明天。班达堂族还好点,可能是丁前辈留下的传统,有一定的储蓄习惯。别的小黑,干脆就不考虑这事儿,雨季可劲的造,旱季能找到食物当然好,找不到就凑合。不过在沿海这一带,饿死倒也真不至于。
只要再给班达堂族一个收获季节,那么班达堂族的人口就会迅速翻倍!
李林杨答应了阿登纳老先生的要求,带了阿登纳为他采购的步枪,回到了班达堂领地。
才一个多月,李林杨已经不用再搭乘班达堂族原来的独木舟了,而是一艘双桅木船,这是四管家黄召会带领小黑们造的第一艘渔船。黄召会的管家小组,负责的算是工业条块。虽然只是简单的打铁和木匠工作,虽然工人只有七八个(小黑只是力工)但是,在南非,把英国人布尔人都包括在内,都称得上是一家工业企业!要知道在南非,哪怕把榨油作坊,磨面作坊都算上,在1881年,也不过三五十家与工业沾边的企业。说大清的技术落后,但你要明白,若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几个要素排除,大清的技术乃是世界顶尖的!
“黄管家,你这里我建议把打铁的伙计分组,比如打锔钉的,就只打锔钉。做桌子的,桌面,桌腿也都专人专业。”
“东家,铁匠木匠这活儿和打石头布一样,他们学的太慢!”
“想想法子,这些黑人有的是力气!”
“嗯。东家,能想个办法让他们长期干吗?这些黑人太没长性了。。”
这个吧,李林杨办法也不多,小黑就是这么个物种,若无强制性,想让他们长期做一种工作,几乎不可能。但,办法还是有的,只是不很文明!
又要打仗了!
一个月的训练,虽然不说什么脱胎换骨,但是所有人的气质都有了很大变化。李林杨都没想到,仅仅是增加了步操训练以及纪律约束,竟然有如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