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二十七种猜想】
说到底,【元气武道】体系的梳理,对元初一本就没有难度,他需要的只是制定好最基础的下限就可以了。
或者说,那本就不是【元气武道】,而是修成【元气武道】的标准而已。
对已经修成【元气武道】的他而言,就更是不存在难度了。
本就是顺手的事情。
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天河真经》。
第五重也很快就完成了。
因为都是他已经修炼过的。
一道题知道了答案,再来反推,其实难度真没有多大。
尤其是对于元初一这样的人而言。
《天河真经》的第五重,核心就是:温养穴道。
如果没有技巧,那就像元初一之前那样,用千载的精纯真气,自然而然的温养。
如果没有,那就需要技巧,步骤跟时间了。
从那些穴道开始效果最好,以什么技巧,比如多少真气温养这个穴道最好,另一个穴道又需要多少真气,温养多少时间最佳。
这些就是各种玄妙。
也是《天河真经》的第五重。
而第五重圆满的标志,就是周身穴道亮如繁星,只有穴道自身发光,才能够让气血达标之后,进而感知到身体与穴道之间的联系,进而开始朝【元气武道】突破。
说到底,这《天河真经》的第五重,元初一是修炼成功了,再来开创,自然是没有什么难度。
所以,第六重才是他关注的重点,也是需要他耗费精力去开创的,这关乎他接下来的修行。
有叶二娘记忆,他对于【真人】级,或者说是【罡气】的修炼还是很了解的。
不说玄慈这个有点恋爱脑的少林方丈,光是段延庆,就足以让她了解相关信息的了。
毕竟,加入一个组织,为的不就是这个吗?
四大恶人汇聚到一起,固然是报团取暖,可叶二娘三人,都是【真修】,那个不想更进一步?
所以,段延庆怎么也得让三人知道什么是【真人】,怎么修成【罡气】,之后又是怎么进行修炼的。
这跟感情没有关系,而是利益,是驭下之术。
更何况,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对元初一而言,知道的武学限就是【真人】,对段延庆其实也是这样,毕竟,这个世界的武学体系在二十年前,世界没有融合前,都没有【意境】的存在,最强的都是【散人】。
不管是少林的扫地僧,还是逍遥三老,都是如此。
第一次世界融合之后,才慢慢有了【意境】,实力限进而提升到了【真修】级战力。
十年前第二次融合后,才有了【罡气】,才有了【真人】级战力的存在。
毕竟,这只是武侠世界,没那么多天材地宝,没有多么丰厚的修炼资源,就算是有足够的想法,但积累不够,你依旧只能够苦修,进而突破。
事实,对于弱者而言,【命劫】是九死一生的危险,但对于强者而言,这就是机遇。
所以,每一次世界融合,都会让武学体系前进一步。
可以说,这个世界就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一步争先,那就步步先。
那怕段延庆这种【真人】级战力,面对十年一次的世界融合,也是压力非常的大,所以在此之前会做好足够的准备。
比如投靠西夏一品堂,希望从西夏这个国家那里,得到【罡气】的修行经验,乃至是之境界的猜想。
总之就一个目的,尽可能的增强自己的修为底蕴,死也不要落伍。
就以他的名声,一旦实力不在顶级层次,那下场可比死亡还要凄惨。
而身边跟着三个【真修】级的,不管是拉拢,还是别的目的,相互探讨都是必然的。
在叶二娘的记忆中,四大恶人每一年都会聚会一次,由段延庆主导,讨论武学体系。
这种讨论不涉及武学,只是体系的探讨,四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保留。
所以,叶二娘对此了解的并不少。
此时自然也就便宜了元初一。
【罡气】的修炼,说到底跟此前的境界一样,都是量的积累,对经脉穴道的进一步开拓,依旧建立在经脉穴道。
对下一个境界的讨论,则只是几种猜想罢了。
第一种猜想:天人合一论。
第二种猜想:罡气进化论。
第三种猜想:五气朝元论。
第四种猜想:舍利子论。
第五种猜想:元神论。
...
各种各样的猜想达到了二十七种,这还都是比较靠谱的,不靠谱的猜想更多,只不过那些自然不会被叶二娘四人进行讨论。
所以,这些真没有什么可有所保留的,毕竟只是猜想,又不涉及各自的武学。
是有多小心眼,才会在这种时候有所保留?
其实,这种武学体系的讨论,在这个世界,现在已经很大行其道的了,那第一次华山论剑,虽然说是解决《九阴真经》的问题,可在第一次世界融合之后,各大高手的注意力,大多都没有放在这门绝学之。
而是对世界融合,对武学体系,对【幻界】..等进行讨论。
自此之后,这种行为,就开始流传开来,并受到了追捧。
不然你以为这二十七种猜想是怎么来的?
又为什么可以在二十年间,把武学体系推动到现在这一步?
说到底,世界融合是主因,那这种热衷特伦,并大多数人都不隐藏这些猜想就是辅因。
对于元初一而言,《天河真经》的第六重,先决要求,就是如何更快,更好的积蓄元气,其后则是像第五重那样,有明确的目标,好为突破到下一个境界打下根基。
说到底就是选择一个猜想,然后朝着这个猜想努力。
不过,这对元初一是一个难点,毕竟,此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毕竟,只需要沿着前人的路往下走就可以了。
只不过,此时他成为了先驱者,接下来就必须自己开创接下来的道路了。
总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本身,他的知识底蕴就不够深厚,更何况,武学体系都是越到后面越困难,此前能够十年一个境界,那是因为此时武学体系还处于底层,以及有数个都是以武学为主流的世界做底蕴。
说开了,以前那都是在消耗世界本身武学的底蕴。
但是底蕴这种东西,并不是可以一直挖掘的,总有消耗殆尽的那一天。
现在距离消耗殆尽还有一顿距离,但也相差不远了。
这点,叶二娘的记忆就可以看出一二来。
毕竟,玄慈跟段延庆,两人不光是世界顶级战力,身后也都是站着少林寺,大理段氏跟一品堂这些顶级的势力。
从各种讨论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时间越接近现在,各种有关于下一个境界的猜想就越多。
这看起来是一件好事。
但事实哪?
显然不是。
猜想只是猜想。
猜想多了,其实也更加说明了不确定性,不像二十年前,根本没有什么犹豫,就几个猜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就直接确定了。
然后是十年前,则有了犹豫,没有了二十年前的干脆,猜想也更多了,后来则是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