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事给迟祝打来电话的时候,窗外突然飘下了小雨。随着前同事在另一端说话的语速,窗户玻璃上迅速挂起了水珠,细密而顺滑,缓缓落了下去。前同事的话说完了,天也晴了。只是一会儿而已。
前同事说,总经理对迟祝的印象非常好,决定给他一个机会,直接参加下午的终面。迟祝问他有把握吗?前同事笑说:“哪有那么多有把握的事?你不去试,哪来的把握?”
迟祝参加终面的时候,前同事依然没有露面。与他一起参加终面的还有两个人,一个踌躇满志的硕士毕业生,二十五六岁,坐得笔直;一个目测三十五岁,嘴里念念有词,不知道是在背简历还是在“做法”,身体微微发抖。
先是一个一个进办公室与总经理单独面试。迟祝进去的时候,总经理像见了老朋友一样,还问迟祝要不要吃颗软糖。迟祝摆手拒绝,心想我可不是好捏的软糖。总经理又问他眼睛是怎么回事,迟祝说是因为思念。仿佛心有灵犀似的,总经理听了之后大笑不止,用手里的面试材料板遮住自己的口鼻,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
整个面试过程中,迟祝异常的冷静。面对总经理提出的问题,迟祝越说越起劲,总经理越听越高兴,不断地用眼神鼓励他继续说下去。迟祝直说得口干舌燥,直说得没了词儿,才咽了口唾沫住了嘴。总经理最后问他,如果你和外面的两个人是朋友,现在只有一个成功入职,但那个人不是你,你会怎么样?
迟祝不假思索地说:“让他请客,敲他竹杠。”
总经理又哈哈大笑起来,仿佛听到了全世界最有趣的笑话。他用手指揩了揩眼角的泪,才说:“你是内推的面试人员,去敲你推荐人的竹杠吧。”
迟祝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那两个人也被选上了。三个人现场办理了入职手续。校园招聘的硕士生成了公司的管培生,紧张兮兮的男人是社会招聘来的,进入了基层一线;迟祝靠着自身经验以及与总经理的眼缘,依然做管理层,还分得了一点点股份,但签的合同是灵活年制的。他毕竟不是三十五岁以内的人了,自然要受到一点限制。
三个人对于自己的结果都很满意。他们接下来的一个月要进行培训和熟岗,还有十天的缓冲假期。
一切办理妥当,迟祝没有即时走,而是站在楼下等待前同事下班。他要请这位交集不多的前同事吃饭,给他一个敲自己竹杠的机会。两人见面的时候,彼此都是一愣。不熟,真是太不熟了。要不是彼此举着手机在通话,完全不知道面前站的人是谁。好在还有模糊的记忆。
“饭就不吃了,先欠着。”
迟祝拦住他,说那不行,他不习惯欠人情,那会让他很不舒服。
“人情这东西,就是欠来欠去、还来还去的,而且啊,也还不完。先欠着吧,等我哪天吃不上饭了,你再请。”
迟祝一再邀请,前同事一再推脱。没法子,就先欠着吧!但离别前得解了自己的困惑。“我总想问,你为什么内推我啊?咱俩也不是很熟。”
前同事笑道:“熟与不熟,是两回事。我内推你的理由——我想想啊——第一,咱俩的工作没有任何竞争和冲突,你来了,咱俩做同事,但不一定能常见面;第二,咱俩算是君子之交,彼此没有情感上的负累;第三,当初我离职的时候,那么多人,就你给我保持了尊严,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保持了体面。”
迟祝毫无印象。前同事提醒他之后,才有了些许印象。他看着他的背影,内心百感交集。那时,前同事离职的时候,人事除了留他自己的联系方式,再让他留一个公司同事的联系方式,以防万一。传闻说他离职的理由不好听,其实就是被开除的,所以无论男女没有愿意人帮他。跟在他后面的人事很不耐烦,一个劲儿地催促着。他已是满头大汗、脸色通红,垂着头走到迟祝面前,简单复述了原因。迟祝当即表示可以,并祝他前程似锦。
迟祝不是没有注意到同事们异样的眼神,也不是没有看到关系要好的人给自己使眼色,他只是觉得万一自己也落到了这样的田地,该怎么办呢?孤立无援的时候,不怕没饭吃,怕的是人言人语给自己的难堪。
迟祝给阮弦送了一份妇女节礼物,儿子也给妈妈画了一幅画,上面写着“女神节快乐”。阮弦不急着接过迟祝的礼物,而是先纠正儿子的字:“儿子,今天可不是女神节,而是国际妇女节,它的来历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事由。”儿子说外面都这样写。迟祝也说:“你就是我俩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