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御书案前的曹化淳,恭恭敬敬的叩了一个头说道:“回皇爷。自打奴婢接手御马监之后,就对腾骧四卫营与养马勇士营进行了多次勘察效验。奴婢觉得,这两营中的士卒还都还算得上雄壮,但领军之将却都是未经历过生死战场的。奴婢曾听过一句市井俗语:‘兵熊熊一个,将怂怂一窝。’此话虽然粗鄙,却也有一定的道理。奴婢想着,要想让这两营成为护佑陛下,拱卫京师的一只强军,便需给这两营寻找几员经历过沙场的骁勇之将。因此,奴婢这才斗胆请皇上下旨,调拨几员得用之将以充两营。”
崇祯听着曹化淳的解释,心中不由一动。其实这段时间以来,崇祯一直都在思考,选择什么将领来领导这只自己看重的队伍?
崇祯很清楚,身边这只队伍的重要性。他知道要想真的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大明的命运,仅仅靠坐在朝堂中发号施令是绝对不行。在此刻的大明,因为官员大面积的贪腐堕落,已经让朝堂政治失了大部分控制天下的能力。朝堂政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想想历史上的崇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同样能牢牢控制朝堂,同样能对手下的官员随意的杀罚。可是,他的皇命出了朝堂就几乎成了一张废纸,最后的结果依旧是国破家亡,社稷崩塌。
在不久之后,在天下大乱之时,无论是谁,如果想让这天下大事按自己的设想发展,都必须要拥有真正的实力。而一只强大的军队,绝对是这种实力最重要的组成。手中有枪,心中不慌。手中没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征善战的军队,即使有着皇帝名号也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
虽然现在崇祯名义上掌控着大明天下所有的军队。可是,大明的军队不是因为官员贪腐,变成了毫无战斗力的乞丐军,什么仗都打不了;就是由于吃空饷和家丁制度而变成了某些人的私人势力范围,谁也动不了。
而腾骧四卫营与养马勇士营也就是后世的那个勇卫营,由于一直从属于御马监,所以无论是平时的训练指挥,还是军饷来源,发放方式,都与大明其他的军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由于宦官这个阶层的阻隔,让这两营中军将士卒,不仅同文官系统牵扯较少,就是同那些勋贵武将们也没有太多的关联。可以说,这是一只离皇权最近的军队。
当崇祯知道身边有着这样一只军队时,就决心要牢牢的掌控着这只军队,而且,还要保持住它的这种独立性。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选择合适的将领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
当然,崇祯也曾经想过,将自己记忆中的那几名后世有名的将领调进这支队伍。可是,当他仔细回想自己记忆中的那几个人时,忽然发现竟没有一个合适之人。记忆中的那几个人不是已经身居高位,就是有着进士身份的文官,根本不可能调来。要么就是到现在还没有出仕,也不知道要上哪去找。最终剩下的几名已经出仕的武将,又都是边军卫所体系中的人,并且大部分都有了一定的官职,同各方也有着大量的利益纠葛。贸然将这些人调进由御马监统领的军队,说不定会牵扯意想不到的麻烦。
调将的问题已经让崇祯头疼很久了。
此时他听到曹化淳的话,忽然心中一动,说不定曹化淳能给自己一个新的思路,也未可知。想到这他便说道:“起来回话吧。”
“是。多谢皇上。”曹化淳伏在地上叩了一个头才爬了起来,躬身站在一旁。
“曹化淳,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
“回皇爷,奴婢抖胆推荐三个人,还请皇爷圣裁。”曹化淳说着拿出一个薄薄的册子,双手递了上来。
崇祯打开这个册子,就见在册子的首页,端端正正的写着三个人名:‘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崇祯心中微微一动,眼前的这三个名字似乎有些眼熟啊。
崇祯越过首页继续向下看,在首页之后,记录着这三个人大致的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