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书案之后的崇祯,并没有听出来王承恩语气中的无奈,他只是自顾自的说道:“承恩,朕想改改宫内的规矩。嗯。。。。。。朕想在宫内成立一个内账房。自此以后,皇室内部所有的财务都统一归属到这个内账房中之中。并且,宫中一切收入和支出也都由这个内账房管理。”
“你看看这个。”崇祯说着从书案上拿起了几张写满字迹的纸,交给一旁的徐应元,示意他递给王承恩。
后世的朱老师,在刚刚毕业时,也曾同几个要好的朋友组织过一个小小的教育公司,朱老师还曾经担任过这家小公司的法人。在那个时候,一心创业的他在网上查过不少有关公司管理的文章,还费了不少力气去编制那个小公司的财物制度。
不过,赵老师财物制度编的虽然详细,但那个小公司却没能挣到多少钱,很快就散了摊子。也就是在那小公司倒闭之后,朱老师才托人进了后来工作的那个学校,当了一名体育老师。
此时,在交给王承恩的那几张纸上,就是崇祯根据后世的记忆写的一份财务制度。
崇祯知道,历史上的崇祯可是一个出了名的穷皇帝。甚至偏激一点说,历史上崇祯的死差不多就是穷死的。所以,这几天崇祯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能不让自己别在变得那么穷。
崇祯很清楚,大明朝堂中的官员不论是现在当政的那些阉党,还是被挤出朝堂的那些东林党,不论是依靠科举进入朝堂的文官还是凭着先祖的功劳又有爵位的勋贵,几乎无官不贪。并且,朝中这些官员的关系错综复杂,别看现在他们斗的厉害,但要是崇祯推行了损害这些官员利益的政策,崇祯相信那些官员瞬时便会联合起来跟他拼命。说不定除了落水而死外,那些官们还能玩出更多的花样。
崇祯想了很久,觉得现在要是从外朝入手来改变大明朝的财政状况,不仅难于登天而且还十分危险。但是,相对于外朝的复杂和危险,在皇宫的内部,尤其是在自己掌握住厂卫之后,自己对于皇室却有着绝对的力量,所以崇祯便决定从皇宫内部财务状况入手。
根据后世的知识,要改变宫内的财物状况,不外乎开源、节流这两个方面。节流这块,崇祯想到的办法,就是这个要交给王承恩管理的内账房。至于开源,崇祯心中虽然也有了一些想法,只是此时还有一些重要的条件并不具备,过一段时间才能开始。
。。。。。。
从皇帝手中接过那几张写满字迹的纸,徐应元心中不由得有些后悔。“妈耶,全皇宫的财货耶,那得多少银子?随便湿湿手,几辈子都花不完。。。。。。早知道接管这个内库还能有这么大的好处,自己当初就不应该表那份忠心,将这个肥的流油,不不,根本就是泡在油里的位置让给这个王承恩”。徐应元心里想着托着那几张纸,借着转身的工夫,偷偷的瞄了一眼纸上的字,而后满脸带笑的将纸递给了王承恩。
崇祯并没理睬徐应元的小动作,他对着恭恭敬敬双手捧着那几张纸的王承恩说道:“承恩,你就来做这个内账房的掌印。你回去后和王体乾一起,在内侍之中选一些懂的计算账目的人,组建这个内账房。。。。。。你听好了,朕要建的这个内账房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负责记账分析盈亏的账房;第二部分,是负责管理银钱财物收支的出纳。第三部分,就是编制计划预算的经济,这三个部分相互独立,但都由你统一管理。还有,在你将这三个部分组建完成之后,朕还会再派一部分人专门对这三个部分进行审计,这部分人或是常驻或是临时都不一定,而且,也不归你管,他们将直接听命于朕。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