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贞观公务员 > 第277章 规划!

第277章 规划!(2 / 2)

    东瀛那边迫于大唐天可汗的压力,这一战又参与了,还输了。

    不给赔偿,肯定说不过去。

    故此,第一步永远都是安抚民心。

    大唐要让所有百姓都能够感受到公道,也要感受到温暖,还要吃饱穿暖。

    民心不定,就算是建立了码头,也很有可能引起当地百姓们的不满,从而反抗大唐。

    武力是解决番邦反叛的第一步,仁政才是真正能够治好一个地方,得民心的第二步。

一味地打压,最后换来的将会是强烈的反抗。

    这一点,陈平安在前世也是看到了很明显的例子。

    李世民听了陈平安的讲述,也觉得用武力镇压,不如用仁义教化。

    这第二步,那自然是资源和政策的倾斜了。

    在高句丽建厂、建学校、修路、建盐田、开矿等。

    这一步,叫做东北大开发。

    黑土地上要种出金子来。

    那么一大片的黑土地,最适合用来种玉米,怎么能够浪费了呢。

    第三步,才是建造码头,组建商队,让高句丽的新晋上层豪族们,带着这些货物扬帆远航。

    有了这三步。

    大唐对于高句丽的治理,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章程。

    该怎么做。

    上面写的一清二楚。

    大臣们看完之后,也都是议论纷纷。

    他们在这些大方向上,也准备了一些建言呢。

    李世民在章程穿越完毕之后,就开口道:“此事也要集思广益,需要步步为营,走一步,看三步。”

    “毕竟,高句丽那边的百姓们也是第一次接受大唐的治理。”

    “故此,不能让他们觉得大唐的吏治还不如盖苏文时期的吏治。”

“在人选上,朕希望尔等能够为国为民,以大局为重。”

    说完后,环视了一下。

    最后停在了房玄龄的身上,问道:“房卿,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房玄龄上前,躬身道:“陛下,近日,臣于朝中内外,悉心察访,得遇一人,才情出众,品德高洁,实乃国家之栋梁,社稷之良辅,特向陛下举荐之。”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没有想到还真有,便问道:“哦,是何许人也?”

    房玄龄答道:“此人姓上官,名仪,字游韶,祖籍陇西,家学渊源深厚,自幼饱读诗书,文章华彩,辞藻斐然,时人皆赞其有相如之才,子建之风。”

    “更兼其性情温良,处事沉稳,于朝政之事,常有独到见解,而又能以大局为重,不徇私情。”

    “臣以为,上官仪若得陛下擢拔,委以重任,必能为陛下,治理好高句丽,使高句丽地方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其文才武略,定能助陛下开创一番盛世景象,垂范后世。”

    “故臣斗胆进言,请陛下不拘一格,破格录用上官仪,赴高句丽治理一方,皆能发挥其才,造福苍生。”

    “望陛下圣裁,采纳微臣之谏言,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臣等亦幸甚!”

    李世民高兴地道:“想当年,房卿举荐薛收,朕得一大才,可惜天妒英才,不然,朕还会得一良相,实乃可惜。”

    “这些年来,倒是很少见到房卿有举荐谁了。”

    “今日能对一位秘书郎有如此美赞,必然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朕允了!”

    房玄龄连忙躬身道:“陛下英明。”

    其实,看过史册的李世民也对上官仪有一些了解。

    李治时期的那些个重臣们,他也都铭记在心。

上官仪、褚遂良、许敬宗、李义府、高季辅、张行成、韩暖、来济、杜正伦、刘仁轨、刘祥道等。

    可都在李世民的那个小本本上呢。

    哪一些人可用,哪一些人不可用。

    李世民的心中都有数的。

    上官仪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文官,却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吏。

    在这朝堂之上,他这种人是很容易被吃干抹净。

    所以,还是让他去地方上,去高句丽那边,为大唐治理高句丽。

    这才是真正的物尽其用、人尽其贤。

    还有一个褚遂良,如今在御史台那边,已经有了魏徵的半个影子。

    还有一个许敬宗,在恒州那边辅佐李恪,其所作所为也算是深得李世民的认可。

    或许,这就是献媚之臣特有的能耐。

    许敬宗似乎很快就猜到了李世民的用意,也就顺着李世民的圣心,帮助李恪治理好恒州。

    去营州的时候,李世民没有在恒州逗留。

    但是凯旋之时,却特意提出了,要在恒州休息半天。

    这对于李恪来说,就是莫大的肯定。

    李世民也单独召见了许敬宗。

    至于君臣之间到底说了一些什么,也就没有人知晓了。

    李世民这是想要把那些原本在李治时期开始崭露头角,最后成为重臣的那些人,现在就开始慢慢地提拔起来。

因为一代新人换旧人。

    李靖、尉迟敬德、房玄龄、魏徵等这些人也都老了,随着大唐的发展越来越昌盛繁华,政务也就越来越多,事情也就越来越多。

    他们确实是感觉到了力不从心。

    故此,要有有能力的人可以被任用,被历练,被提拔,最后辅佐皇太子治国理政。

    李世民要给李承乾留下一个可以用的顺手的班子。

    以后,他还要把武则天、李隆基时期的那些人,也慢慢提拔起来,又或者是告诉李承乾,让他帮助下一位皇太子建立一个可以用的顺手的班子。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人可能会不存在了。

    这也是陈平安的话。

    一件事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伏线很长很长。

    再过三十年。

    史册就真的成了另外一个时空的史册,而不是这个时空的史册。

    李世民以前不太明白。

    现在多多少少也能想象得到了。

    李世民又看向了魏徵,魏徵站出来,举荐了韩暖。

    就这么举荐下去。

    最后定下了一百二十七位官吏,前往安东都护府,也就是高句丽,为大唐治理安东都护府。

    等到这些人到了,长孙无忌也就算是有了人手。

李世民不打算把长孙无忌一直留在安东都护府,毕竟,他也是有着前科的。

    最多也就一年的时间,等到明年的年初,就给调回来,换一个人去安东都护府为大都督。

    而且,如今,长孙无忌留在了高句丽。

    朝中也就缺了一个重要的大臣,坐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李世民其实心中也已经有了人选。

    那就是高士廉。

    在蜀中任职的高士廉,为大唐开垦出来一个天府之国。

    功劳很大。

    理应回到朝堂之上了。

    等到治理高句丽、东瀛,还有组建商队,前往北地、北俱芦洲探路的国策商讨完毕。

    就是这官吏官职的重新洗牌了。

    毕竟,像是上官仪这些人,他们原本都是有官职在身的。

    把他们调去了安东都护府,也要有人接替他们的位置,那么,以前那些进士,被安排在地方上治理一方的县丞什么的,都可以提一提了。

    李世民开口道:“朕闻古之良臣,以安邦定国为己任,高士廉卿家便是其中之佼佼者。自高士廉奉命镇守蜀中以来,勤政爱民,智勇双全,实为朕之股肱心腹。”

    “他在蜀中,不仅平息了地方之乱,更使百姓安居乐业,农耕得以恢复,商贸日渐繁荣,实乃蜀地之福,国家之幸。

    “高士廉之治蜀,不以苛政扰民,反以宽仁待之,深得民心。兴修水利,灌溉良田,使蜀中成为天下粮仓之一;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拔贤能,为国储备栋梁之材。高士廉之德政,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令蜀中旧貌换新颜,朕心甚慰。”

    “且他在蜀中,又能妥善处理与周边部族之关系,以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边疆安定,百姓免遭战火之苦。此等功绩,非大智大勇、心怀天下者不能为也。”

    “朕观古今,能如其人者鲜矣。高士廉卿家,真乃国之栋梁,朕之肱骨也。”

“故此,朕将会加封他为吏部尚书,择日会京师述职。”

    朝堂之上,短暂的沉默了一会儿。

    最后,还是魏徵站了出来。

最新小说: 末日之超神战车 穿进真假少爷文,我成恋综背景板 六零极品老太:你你还有你跪下! 位面快穿,我有一间小杂货店 闪婚后,被首富全家宠上天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你出轨在先,我离婚你哭什么 心匣[刑侦] 无敌!开局至高神修为,灭诸神! 穿成哥儿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