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贞观公务员 > 第274章 凯旋!

第274章 凯旋!(2 / 2)

    “大唐来了,他们的青天就来了。”

    “唯有大唐才能够带着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大唐不仅仅要得这中原万民们的民心,还要得吐蕃、吐谷浑、突厥、高句丽、东瀛等番邦之民的民心。”

    “等到以后,这东胜神洲的亿万子民们都以自己为大唐人而骄傲的时候。”

    “所有人都会主动地维护大唐之国威!”

    “这样的天下大同,才能够为万世之基业打下一个最牢固的基础。”

    李承乾怔了一下。

    他终于明白了父皇有时候教导他的那些话,是从哪里来的了。

    原来,有一些话是出自于赵王陈平安之口!

    陈平安所说的天下大同,在很早之前,就被李世民拿来用了。

在他看来。

    既然天下大同是一个趋势。

    那他现在就趁着大唐国力强盛之事,先把这条路走出来,给后人看一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就算是最后没能走成功,最起码也有了路,不是吗?

    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打败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大秦。

    而后,天下一统的理念也就一直存在。

    并且从这之后,还有一个天下大同的说法。

    若是大唐能够用一时之功,教化吐蕃、吐谷浑、突厥、高句丽、东瀛等蛮夷之番邦的子民,让他们学汉字、学汉语、知礼教、明是非、晓荣辱……。

    往后,他们以大唐人之子民为荣!

    天下大同的理念也会深入人心。

    内部就算是乱了。

    也会有一个盖世英雄站出来,再一次一统天下。

    那时候。

    不分什么吐蕃人、吐谷浑人、突厥人、高句丽人……,他们都是汉人。

    甚至是这个‘汉人’的理念都会改变。

    他们都是唐人。

中原之地,子民们都是炎黄之后,是唐人!

    李世民的眼光被陈平安无限拔高之后,他也在慢慢地拔高朝中大臣们的眼光。

    所以,陈平安说出这些话的时候。

    大部分大臣们也都是能够理解,也能够联想的到。

    “先生大才!”

    “大王智谋无双!”

    “我等佩服!”

    陈平安又继续指着沙盘道:“我们还要继续移民,除了北地路线,还有这东南沿海的路线。”

    “我们必须要给后人蹚出一条条通往其他三大洲的路。”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知道这个大地有多大,也就明白,天下之大,也不仅仅是中原这一地。”

    “还有距离我们最近的西牛贺洲,在那边,也有着丰饶之地。”

    “我们的子孙们也可以前往那些地方,不遭受北地苦寒,也不必遭受西北隔壁和荒漠。”

    “那里,根本就不适合人的生存。”

    “我们可以守护好黄河和长江的源头区域,把那里的人,都迁徙到这东南沿海。”

    如今是贞观十一年。

    下一个十年规划也将会在李世民凯旋之后,开始商讨出来。

    陈平安也打算借助这一次的机会,和这些大臣们讲一讲,往后的大唐兴盛之路该怎么走。

    讲述的多了。

他们多多少少也能够明白一些,听进去一些。

    然后,在十年规划的蓝图上,也能够建言献策,也能够参与其中。

    大家也都是认认真真地听着。

    陈平安说的这些,也都是具有着很长远的眼光的。

    往常,有一些话,可都是陛下站在这沙盘边上,挥斥方遒呢。

    现在看来。

    陛下似乎也应该是得到了陈平安的指点?

    房玄龄和马周是越听越心惊。

    因为陈平安所说的这些,完全就是百年大计,是真正的万世之基业。

    若是真的能够做到像是他所说的那一步。

    大唐必定能够传千年。

    太可怕了。

    实在是太可怕了。

    很难想象,这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存在。

    有人倒是觉得这可能是陈平安的那些师傅们想出来的,研究出来的。

    陈平安一个人是不太可能想到这些。

    一个人的眼光。

远远比不过两个人的眼光。

    两个人的眼光肯定比不过一群聪明人的眼光。

    陈平安说了,他的师傅有很多。

    故此,研究万年之基业的师傅,也是很多很多才对吧?

    他们不仅走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是还可能有办法,去了那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芦洲之地。

    又用这个沙盘作为大地之雏形,开始推演。

    这才有了大唐贞观年年初就开始慢慢地筹备,建立起来的西域丝绸之路、东瀛丝绸之路。

    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又是如何跨越山海,前往其他三大洲。

    王珪等人想不明白。

    同样。

    长孙无忌等人也想不明白。

    李世民为何会有这般想法。

    不错。

    李世民的想法和陈平安差不多。

    可以说。

    在亲征高句丽之前。

    李世民就和陈平安商讨过。

    该如何扩大战果。

又该如何以十年之功,彻底解决北地之隐患,还能够促进大唐兴盛之发展。

    陈平安也是在地图上和李世民讲述了要以丝绸之路为主。

    不管是从西域往西方,还是从东南往西方,又或者是从高句丽前往那个美洲。

    这些丝绸之路都是要尽快走出来的。

    因为没有了外部战争,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之后,人口也会越来越多。

    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

    穷困的人也可能会越来越穷困。

    跟不上发展的百姓必定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跟得上发展的人也会更富有。

    贫富差距带来的矛盾就可能会产生内部矛盾。

    那么,怎么办?

    扩大外销。

    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把货物送到西方卖掉,换取玉石、金子、银子、矿石、黑火油等。

    因为在千年之后,黑火油成为了最大的能源资源。

    大唐若是能够储存这些,等到以后内燃机出世之后的时代,必定会成为大地上最富有的国度。

    藏富于民。

    百姓们永远都能够不断地生产。

而生产出来的货物,永远都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卖出去。

    再得到那些物资,用于大唐百姓们的生活。

    生产、销售。

    一边流出,一边流进。

    而在这个过程中的消耗,就是一个让大唐变得十分富裕的消耗。

    李世民听得似懂非懂。

    但是,就是懂了一点儿。

    也算是明白了该怎么走。

    “陛下,如今高句丽的百姓们对于我们还是畏惧更多一些,当以安抚为主。”

    长孙无忌躬身道。

    李世民道:“安抚自然是首要,不过,也要先拉拢一些人。”

    “高句丽的那些商贾们肯定会十分愿意和大唐的商贾们一道行商吧?”

    “给他们几个许可证,帮助他们在高句丽这边建立工坊。”

    “让他们去弄一些货物,跟着大唐的商贾们走一遭,有了利益,他们自然会向着大唐。”

    “朕也是看出来了,相比较起来,在这高句丽建立州学院,大力推广学唐字、学唐语、学礼教、明是非。”

    “当高句丽的大部分百姓们都能够听得懂我们的话,并且也能互相交流。”

    “三代之后,还有唐人、高句丽人之分吗?”

    长孙无忌不说了。

他听出来这似乎就是陈平安的那一套。

    多多少少有一些假大空。

    太极宫前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个字还在呢。

    但是,仔细想一想,也不是不可行,还是一个长远之谋划。

    若是大唐下一位帝王李承乾坚持下去,继续这么做,若是李承乾之后,还能坚持。

    到了那时候。

    确实是分不出什么唐人、高句丽人。

    高句丽就真的成为了大唐安东都护府,也是大唐之疆土!

    李世民按照和陈平安商讨好的规划,开始了战后的安排。

    首先就是安抚民心。

    这一点,对于李世民、长孙无忌、李靖等人来说,已经是做过了很多次。

    早就手到擒来了。

    很简单。

    杀一批。

    分一分。

    惩治一批。

    民心自然也就有了。

百姓们对高句丽的那些王公贵族们的不满,在突厥、东营两个援兵们劫掠之后,就已经是怨恨了。

    现在,大唐要为他们主持公道,要杀了这些王公贵族,还要把土地分给他们,让他们耕种。

    还要惩治那些贪官污吏,那些个欺压百姓们的人。

    高句丽的百姓们自然是泄了心头恨,对唐人进驻高句丽也不是那么的抵触了。

    大唐这些年来,可是培养了不少学会了高句丽语的学士。

    几千人呢。

    花的钱不少。

    但是效果也是有的。

    这些人完全可以成为副官,辅佐主官在这高句丽之地,治理高句丽。

    毕竟,现在的高句丽还没学会唐语呢。

    双方若是没有一个翻译,是真的无法沟通的。

    十几天之后。

    李世民也收到了来自于长安城的百官们商讨出来的国策。

    又召见长孙无忌等人,开始安排如何去突厥,要赔偿,如何去东瀛要赔偿。

    至于高句丽这边,赔偿已经到位。

    并且还发个了三军,犒劳一番。

    一直到三月初。

    李世民才开始动身,带着中军的人,回长安。

长孙无忌被留在了高句丽。

    他要在这里建立安东都护府,还要在海边建造一个码头,以及修建从营州到平壤、码头的官道。

    又宽又平坦的直道!

    有了这样一条官道。

    大唐之兵,也能快速到达平壤之地,甚至是东南码头!

    东瀛那边。

    则是马周带队,以天使的身份,向舒明施压,交人、交钱,给赔偿。

    不然,那就只有大军压境了。

    大唐还能再打一场仗。

    也没什么压力。

    这一次。

    李世民一路停歇的次数都比较少。

    百姓们夹道欢迎。

    他也就只是停了一会儿,寒暄了几下,就继续动身。

    已经是五个月了。

    五个月不见观音婢。

    五个月不见小兕子。

五个月不见长乐。

    五个月不见陈平安。

    李世民是归心似箭,不想在路上耽搁,只想要快一些回到长安城。

    长安这边也得到了消息。

    几乎是每隔几天。

    就会报道李世民的行程。

    一直到了四月。

    李世民终于是回到了长安。

    于战马上。

    看着远处的长安城。

    李世民看了好一会儿,才扬起马鞭。

    “驾!”

最新小说: 末日之超神战车 穿进真假少爷文,我成恋综背景板 六零极品老太:你你还有你跪下! 位面快穿,我有一间小杂货店 闪婚后,被首富全家宠上天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你出轨在先,我离婚你哭什么 心匣[刑侦] 无敌!开局至高神修为,灭诸神! 穿成哥儿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