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贞观公务员 > 第257章 永贞革新,唯一被宦官逼迫退位之帝王

第257章 永贞革新,唯一被宦官逼迫退位之帝王(2 / 2)

    “这一个官署是伴随着帝王之身份而诞生的一个特殊的存在,是不太可能替代的。”

    “比如,这每日的奏章,陛下需要人手来处理,不可能交给那些宫女吧?”

    “想来,她们识字也不多。”

    “就算是识字,皇宫之中都是宫女,有一些事情,也不是那么的方便。”

    “当事情不太方便的时候,帝王还是会想着任用宦官。”

    李世民听完,想了想,也觉得陈平安说的不错。

    朝令夕改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贞观之治是何等兴盛,可到了后面,很多国策不还是更改了嘛。

    陈平安还有言,之所以制定五年规划,其实就是为了要与时俱进。

    长久的一个目标是不可取的。

    每一年都会发生各种事情,会出现形形色色的人,也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变故。

    治国理政若是不能与时俱进,不知变通,只知道默守陈规,也是不可取。

    早晚会被人以外力打破旧规则。

    其实,直接不设立宦官这个官职,没有了阉人,确实是可以杜绝宦官专权的现象。

    但是皇帝又不能没有宦官啊!

    李世民可以做到身边没有郭安这样的人服侍吗?

不能!

    所以,其他的皇帝也不能。

    李世民问道:“那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言?”

    陈平安想了想,回道:“陛下应明令宦官之职责,仅限于宫廷内务、侍奉皇帝及皇室成员,严禁其涉足朝政、军事、司法等核心领域。制定详细法规,明确宦官权力之界限,违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同时,加强内外监督,确保宦官行为不越雷池一步。”

    “然后还是要和太子言明若是重用宦官,将会带来多大的危害。”

    “宦官属于一个非常独特的官职,其人也是非常独特。后天的缺陷,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也就是性格上的缺陷,然后思维也会和正常人不太一样。”

    “古往今来,没有几个宦官是王佐之才。”

    “他们没有受到过任何教导,连儒家之学问都不懂,识得几个字,然后,人生之经历就是在这皇宫之中,慢慢地往上爬。”

    “学会的不是治国理政,也不是辅佐帝王,而是阿谀奉承,是如何在这皇宫之中生存下来。”

    “所以,宦官根本就不值得被重用。”

    “重用宦官,还不如用一用酷吏。”

    “宦官权柄大了,就能联合起来,直接幽禁帝王,酷吏权柄再大,也是一个臣子,也要在朝堂之上的规则之内行事。”

    “宦官乃是皇帝的身边人,若是对皇帝不满,有权势的宦官一声令下,整个皇宫差不多就是他们说了算。”

    “除此之外,陛下应强化皇权之集中,确保国家大政方针出自圣裁,但亦需注重制衡机制之建立。”

    “也就是平衡之术,要让帝王之术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

    “如李亨、李豫、李纯都是有着明君之资,若能得到很好的教导,培养其帝王之术,自当不会皇权旁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说白了。

还是皇家教育的问题。

    朱元璋应该是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尽心尽力教导朱标,稳固朱标太子之位,还言传身教,让他学会如何治国理政。

    可以说,朱标若是不早早病死,也就没有靖难之役。

    至于往后,其实也不好说。

    因为朱标的正妻早逝,又再立太子妃。

    朱标教不教得好朱允炆,还是未知。

    不过,却也能通过朱元璋教导朱允炆,而朱允炆登基为帝之后的所作所为看得出来,怕是教不好的。

    故此,朱标就算是不早早病死,他倒是顺利登基大位,当了皇帝。

    大明也会有永乐之治。

    但是再之后恐怕还是会绕回去,回到原本的历史长河的那个点上。

    当然,也有可能不会。

    谁说得准呢?

    就像是现在,如何解决宦官专权这个问题,李世民和陈平安都说不准。

    唐朝中后期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从李隆基开始的宦官得权,高力士的阿谀奉承、祸乱朝纲、勾结外臣等,就存在了隐患。

    再到安史之乱以后,就相当于是东汉末年的张角之乱一样,为了平定张角之乱,允许州牧招兵买马,讨伐张角。

    结果,这些州牧们招兵买马之后,却纷纷拥兵自重。

安史之乱以后的武将们也是差不多,一个一个也都有了拥兵自重的苗头。

    当然,这也和皇帝软弱无能,以及胡乱操作有关系。

    比如,大敌当前,李隆基却轻信谗言,直接斩杀了高仙芝等武将。

    这就寒了那些武将的心啊。

    他们在外面浴血奋战,保卫京师,也就是保护皇帝。

    结果皇帝却要砍了他们的头?!

    这样一来,谁还敢继续为皇帝卖命?

    再之后,皇帝用宦官监军,再一次寒了武将们的心。

    宦官是啥?

    武将们一个一个都是大丈夫,都是带、把的,他们会受得了宦官骑在他们的头上,耀武扬威?

    若是宦官们一心为国,有着忠君爱国之心,也就罢了。

    可是大部分的宦官都是趁着机会,开始敛财、贪权、胡作非为,目光短浅、皆是鼠辈也。

    武将们自然不服!

    皇帝一顿操作下来,不仅没有树立威望,反倒是让武将们寒心不已。

    最后索性纷纷自保,开始了拥兵自重,听调不听宣,甚至是皇令都不听了。

    你敢动我,我就敢谋反。

    两个人就永贞革新讨论大唐中后期的弊政,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该怎么避免等。

还有韩愈推行的古文运动之意义,以及韩愈所写《论佛骨表》的内容,以及佛门……。

    李世民自然是侧重于儒学之教义,然后重黄老之学,推崇道家之道理,对于佛门则是抑制其发展,而不是想办法废除。

    佛教东传这么多年,早已经深入人心,废除是不太可能的,还可能受到天下信佛之人的反对。

    不过嘛。

    如今之国策在大局面上本就是推崇道家而抑制佛门,若是李承乾登基为帝,必然也是如此。

    史册上会出现佛门发展壮大,那也是因为武氏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开始推崇佛门,打压道家,拉拢佛门为自己制造声势。

    在这之后,佛门才壮大起来,建立了更多的寺庙,甚至是修建了大佛佛像、石窟等。

    如今,没有了武氏这个变数。

    佛门还能不能发展壮大起来,也就也说不准了。

    当然,百姓们总要有信仰,在科学没有大行其道之前,不能让百姓们失去了信仰啊。

    没了佛门,那不还有什么摩、尼、教,白、莲、教什么的嘛。

    所以,不能只是抑制佛门发展,佛门之思想若是用好了,也能更加促进江山社稷之稳定,让百姓们都能安宁地从事生产。

    ‘只要人人都能日行一善,这个世界将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

    四月初。

    春耕也基本上完成的差不多了。

    有着李勣在京察天下,各地也不敢乱来。

    谁都知道在这时候,越是上蹿下跳的厉害,也就越是容易被抓住问罪。

故此,京察天下之时,也是大唐最安宁的时候。

    各地官吏对百姓们的态度,那也是没话说,百姓们也可以安居乐业,还能够感受到来自于大唐朝廷的公道。

    日子……总算是有了盼头。

    四月五日。

    大唐邸报上面有一篇文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论文以载道。’

    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其内容却不简单。

    几乎是占据了大唐邸报的半个版面。

    本来,大唐邸报这段时间都是紧跟着报道李勣京察天下的过程,却在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声音。

    关键是,写这一篇文赋的人,也不是寻常人,而是赵王陈平安。

    其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文字之源,诗经等,讲述了屈原的文章。

    这第二部分,则是又分析了唐诗,从诗经演化而来,有了如今的诗歌。

    而第三部分,讲述文以载道应该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诗独鸣。

    赵王陈平安写了三个题材,一篇劝学,一篇如吕氏春秋一样的短文篇,一篇描写游侠儿拜师学艺、学成下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

    而且,那个故事似乎仅仅是一个开篇,还没有写完。

    让这一期的大唐邸报直接大卖。

百姓们的饭后谈资又有了。

    劝学、和短文故事关注度也高,但是那个没写完的故事,更吸引人。

    李青学艺初下山,黑虎拖刀抢民粮

    众人很想看李青又是如何打败黑虎,解救了村民的。

最新小说: 末日之超神战车 穿进真假少爷文,我成恋综背景板 六零极品老太:你你还有你跪下! 位面快穿,我有一间小杂货店 闪婚后,被首富全家宠上天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你出轨在先,我离婚你哭什么 心匣[刑侦] 无敌!开局至高神修为,灭诸神! 穿成哥儿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