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贞观公务员 > 第256章 解决矛盾就是找人背锅

第256章 解决矛盾就是找人背锅(1 / 2)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李豫于大明宫紫宸内殿崩逝,他的儿子李适登基为帝。

    这位就是历史上的唐德宗,在位二十七年。

    前期有中兴之象,后期昏庸至极。

    这似乎也是唐朝皇帝们的都有的毛病。

    陈平安用了三千字,就写完了唐德宗李适的一生。

    二十七年,办了几件大事儿。

    其他的,真的没什么好写的。

    第一个就是任用杨炎为相,废除租庸调制,施行了两税法。

    可百姓们没能盼来一个中兴之大唐。

    反倒是在本来有着中兴之象的时候,却用上了幸臣卢杞,开始了苛捐杂税。

    这也就算了。

    民心都散了,还想着削藩?

    这不是自找死路嘛。

    之后就爆发了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

    被打的直接逃出了长安城,跑去梁州等地躲着。

    这是继唐玄宗李隆基的安史之乱逃出长安、唐代宗李豫的吐蕃之乱逃出长安,又一位帝王,逃出了长安。

    大唐的帝王又一次抛弃了京师的百姓,又一次逃出长安,躲避战火。

    ‘无能’二字再一次深入人心了。

好在,大唐气数未尽。

    最后依靠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浑瑊等人协力平乱。

    然而,执政后期,又转而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并对藩镇多事姑息。

    自唐玄宗李隆基之后,宦官的权柄再一次提高。

    直到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享年六十四岁。

    李世民看完,又是久久无言。

    从玄宗、肃宗、代宗到这位德宗,大唐的皇权越来越弱了。

    藩镇割据不就是相当于诸侯割据嘛?

    地方上对于长安城的这位皇帝已经是越来越轻视了,就好比战国时期,诸侯国轻视周天子。

    也好比东汉末年,诸侯并起的时代。

    天子已经成为了笑话。

    当然,这个笑话也是皇帝自己闹出来的。

    李世民都没眼看了。

    唐肃宗把孙子认作儿子,唐德宗竟然也学会了。

    本来是孙子李源,却人做了儿子。

    要不是李源早逝,估计还真的绕过了太子李诵,成为了大唐的皇帝。

    这不就是自己闹了笑话给天下人看嘛。

孙子和儿子称兄道弟?

    这成何体统?

    况且,太子之位乃是大唐之储君,是独一无二的。

    唐德宗却来了一个生太子李诵和死太子李源。

    这让还活着的真正的太子李诵又该如何看待太子之位?

    又让朝中的那些大臣们如何看待太子李诵?

    又让天下人怎么看待大唐皇帝李适合太子李诵?

    这不明摆着告诉别人。

    大唐皇帝不喜欢太子李诵,而喜欢李源嘛。

    那太子李诵将来能不能成为帝王,还两说。

    同时,也给了朝中那些大臣们一个错误的信号,让他们觉得找到了机会,站队李源,针对李诵。

    自家给自家找不痛快!

    李世民看了,是真的想要抽出七匹狼,教训教训一下这些肆意妄为的后辈儿。

    “好好一个盛世,就是被他们这样给败光了!”

    李世民愤慨地开口道。

    陈平安安慰道:“陛下,这就是大势,在没有外力的干涉之下,历史之长河就是这般滚滚而流。”

    “李隆基的早年中兴和晚年昏庸,还对太子的猜忌和打压,都让李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李亨如若不是听从了李泌的劝谏,可能也意识不到广平王李豫的重要,而李豫其实就是太子,故此,这就是太子的重要性。”

“下一位接班人,能不能扛起大任?”

    “只不过,李豫也没有受到来自于李亨的谆谆教导,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多多少少也是有着李亨的影子。”

    “李适的所作所为也有着李豫的影子。”

    “没有人手把手教导他们,该如何做一位明君,又该如何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平衡朝中大臣们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用好皇权。”

    “那么,大唐逐渐衰败也就是不争的事实。”

    李世民思索了一下,问道:“你所说的这个外力,便是要有你这样的人,才可能有所改变?”

    陈平安回道:“陛下,并非是臣自夸,事实上本就如此。”

    “臣来了。”

    “给陛下讲述了史册,又大力推行科学之道,一直在创造发明,给大唐所有人都种下了一个科学的种子。”

    “而陛下又用心教导太子,还与太子坦诚,便是让太子也能明白陛下用心良苦。”

    “甚至是等到往后,陛下再用此法教导太孙。”

    “在等以后,太子亦可用此法教导他的太孙,一代一代教导下去。”

    “最起码,也可保十代。”

    “而这十代的帝王若是能够一直传承这般优良的作风,能够从小开始受到良好的教育,直到该怎么做一个明君,又能够一直稳固太子之位,避免夺嫡之争。”

    “那么,皇权稳固了,将作监的发展也会更好更快。”

    “臣种下的科学之道的种子,也会生根发芽,在这期间成长为参天大树。”

    “科学的发展快了,大家的眼界就不再只是中原,而是这一片大地,甚至是我们头上的天空。”

李世民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嗯,我也记得你说过,这就是转化矛盾。”

    “不管什么时候,都存在着一个阶级·矛盾,也看做是贫富差距产生的矛盾。”

    “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来越难以挣到钱。”

    “看似盛世,可是盛世之下,却又是百万贫苦百姓们在苦苦挣扎。”

    “这时候若是不想办法转移和弱化矛盾,最后这个矛盾就会爆发。”

    “到时候,必然还是会影响到社稷之安稳。”

    “是也不是?”

    陈平安回道:“陛下所言极是,必须要告诉每一位帝王,要注意到这些个矛盾。”

    “陛下上一次针对粮商哄抬粮价,最后出手整顿粮商,于菜市场那儿砍了几个大粮商的人头。”

    “这就是解决了贫富差距产生的矛盾。”

    “百姓们没了粮食吃,一开始必然是觉得官府不作为。而当官府拉出来粮商斩首示众,又解决了粮食危机,百姓们会称赞官府,并且痛恨粮商,这个恨意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这也相当于是官府展示了自身的权柄,也立下了威望,还收获了民心,并且解决了一个矛盾点。”

    说白了。

    就是要有人背锅才行。

    不是官府不作为,而是有人在肆意妄为。

    李世民点点头,表示自己学到了。

    ……

    李恪也学到了。

许敬宗是真的有着很大的能耐。

    若不是他的指点,李恪还想着联合山东士族,修建恒州到大同府的官道。

    因为有了这一条官道,恒州的商品就可以跟方便地买到突厥。

    恒州也靠近突厥之地。

    但是恒州之北,那边的突厥的财富太少了,远远比不上朔州之北。

    那里的牧场更好,突厥的子民也更富有一些。

    他还想要修建一条恒州到北海码头的官道,让恒州的商品出海也更方便。

    本意想要找山东士族合作。

    然而,许敬宗却说,不要合作,这会招来陛下的不满。

    自高祖开始,大唐对于山东之地一直都是既要又要,既要拉拢一些可以拉拢的士族,又要打压一些不听话的士族。

    那些士族可以拉拢呢?

    被陛下写进了氏族志中的士族是可以拉拢的。

    那么,没有被写进氏族志之中的士族,是需要打压的。

    最好,可以挖个坑,把他们埋进去。

    若论挖坑,许敬宗也算是好手。

    史册上,他挖的坑就比较多,最终也是老死于床榻。

    如今,跟着李恪一起治理恒州,有着李恪这位大唐吴王的身份做背书。

老狐狸终于是开始发光发热了。

    恒州成为了大唐东北边关之地繁华之所,就连幽州的百姓们都想着移民到恒州。

    说起来。

    李世民也是有意而为之。

    崔仁师乃是博陵崔氏安平房,他的根基也就在河北定州。

    可是,李世民却安排他跟着李泰去了贺州。

    这其中,自然也是想避免崔仁师在恒州之地,利用自家名门之声望,把恒州也变成了崔家的家业。

    故此,李世民让许敬宗去了河北恒州,让崔仁师去了岭南贺州。

    陈平安所写的史册上,许敬宗乃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的奸臣,然,他也说过,奸臣有着奸臣的作用。

    李世民也是深以为然。

    这一点,其实不用陈平安教,他都懂。

    只不过,子不类父。

    李泰就不懂。

    又想要争,可还没几天,去了一趟京师,向长孙皇后诉苦,只得到了对方的轻言安抚。

最新小说: 穿进真假少爷文,我成恋综背景板 六零极品老太:你你还有你跪下! 位面快穿,我有一间小杂货店 闪婚后,被首富全家宠上天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你出轨在先,我离婚你哭什么 心匣[刑侦] 无敌!开局至高神修为,灭诸神! 穿成哥儿下一秒 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