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贞观公务员 > 第220章 格物致理,什么是格物,物者,物理也!

第220章 格物致理,什么是格物,物者,物理也!(1 / 2)

新任工部尚书李大亮看着手中关于修建北地长城的各项报表,也是一言不发。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马周在将作监那边把火已经烧起来了。

    他上任工部尚书,自然也要在工部这边把火烧起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修建长城的工程出现了不少的亏空。

    虽然这个亏空不是很大,但是从贞观三年至贞观八年年初,五年的时间。

    万里长城的项目,埋进去六万余人。

    其中有四万多,是异族人。

    大部分也都是贞观三年从北地带回来的突厥俘虏,少部分是从吐蕃、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等地招募的苦力。

    少部分则是中原汉人苦力,因为不小心摔伤,又或者是其他天灾、意外,导致缺胳膊断腿什么的,就直接扔去了乱葬岗。

    当然,一开始,修建长城的项目从来就没有报道过苦力人数,没有过系统统计。

    所以根本就不被人所知。

    李大亮上任之后,才安排人暗查,这其中就有着北地修建长城,岭南修建两条官道,京师修建三条官道,营州、幽州、冀州这三州至京师的官道等,还有许敬宗当初治水的工程。

    水泥出来之前,修建长城用的都是石砖,而石砖需要从其他地方运送过去。

    石砖的价格真的比较大,还有运输花费的费用也比较高。

    贞观五年的水泥出来之后,修建长城所花费的费用就逐年降低了。

    随着水泥的质量和产量提升起来,这个费用最后保持在一定的额度。

看起来,比石砖要节省了一半的钱财。

    然而,根据李大亮安排的人调查,有人就是从水泥这边儿克扣一些钱财。

    李大亮上任之初,并未急于发号施令,而是选择了摸底,这位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贤臣、能臣,死后连塞在嘴里面的朱玉都没有呢。

    摸了底之后,敏锐地发现了工部存在的诸多问题:管理松散、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更有甚者,部分官员中饱私囊,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面对种种弊端,李大亮决定采取雷霆手段,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

    他学着陈平安在将作监那边讲述安全意识的集体会议一样,召集全体官员,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就职演讲。

    “工部乃国家之根本,关乎民生大计。”

    “我等身为公仆,当以国家利益为重,若有人胆敢贪赃枉法,破坏工部秩序,定当严惩不贷!”

    随后,他设立了工部内部的监察机构,对工部上下进行全面清查,对查实的贪腐分子绝不姑息,一律严惩。

    此举迅速在工部内部树立了威信,风气为之一变。

    在整顿吏治的同时,李大亮还着手优化工部的工作流程。

    他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与官员,共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减少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修建长城的工程效率,也就比以前提升了不少。

    当然,这也不是说高士廉就比较昏庸,他这些年也是没怎么贪墨。

    只是说,他在工部这个位置上已经有了七年。

    有一些事情,不是他不想去做,也不是不想管理好,更不是庸、政、懒、政。

    而是因为时间长了,关系网也就慢慢地形成了。

更多的人也了解到高士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然后就会投其所好,又或者是故布迷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高士廉就算是千防万防,那也还有一个家贼难防。

    李大亮上任之后,对于这些弊端自然也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加上,他本来就要烧一把火。

    就算是高士廉把工部治理的多好,他也要烧一把火出来。

    烧不出来,那就是他的失职。

    好在,工部负责的事情比较多。

    陈平安来了之后,大唐的工部这个部门负责的工程就要比历史上多的多。

    将作监一年下来就能够让大唐建造好几个新的工坊,这些也都有着工部监管。

    海水晒盐的盐田盐场、修建官道、修建水渠、修建水库、修建码头、造船厂、琉璃厂、纺织厂、造纸厂、铜矿场、铁矿场、高炉炼铁厂、自行车生产厂、三轮车生产厂、罐头厂、蒸馏酒的酒厂、香水厂……。

    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这些工厂也都在工部的监管之列。

    高士廉对工部的管理已经算是非常可以了。

    李大亮熟悉了工部的所有事务之后,都忍不住地要对高士廉竖起大拇指了。

    不愧是能够把蜀中治理的成为‘汉中鱼米之乡’的人,很多高士廉在工部定下的制度,都不需要修改,直接沿用就可以了。

    陈平安的建言,想要富、先修路,其实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各地物资流通,加快信息传递,李世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兴修官道,旨在实现县县相通,乃至更远距离的互联互通。

    官道的规划设计,凝聚了当时最顶尖的智慧与技艺。

朝廷特设“工部”负责此事,派遣精通地理、水利、土木的官员,踏遍山川湖海,勘测地形,绘制详尽的路线图。

    他们依据山川走势,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减少修筑难度与成本,同时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官道设计宽敞,足以容纳多辆马车并行。

    从修建拓宽大唐十道的道路,再到继续延伸,修建各州之间的官道,再到县县通。

    可以说,从贞观元年开始修路,一直到贞观八年,各地依然还在修路。

    国库每一年都会给十道发放专项资金,用来修路。

    官道的修建,并非单纯依靠官府之力,而是动员了全国上下,从官员到百姓,共同参与这一伟大的工程。

最新小说: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你出轨在先,我离婚你哭什么 心匣[刑侦] 无敌!开局至高神修为,灭诸神! 穿成哥儿下一秒 0852 软骨 长城守夜人,签到八十年,人族当兴 霸总特助拒绝007 重生后我成了前任的小婶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