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贞观公务员 > 第194章 东南之码头,李隆基登基为帝,

第194章 东南之码头,李隆基登基为帝,(2 / 2)

    “再加上,我大唐出兵艰难,对方必然也是一样!”

    “更何况,我大唐如今兵强马壮,也不必过于担忧,多多通商,扩大外销,才是最佳选择。”

    “是也不是?”

    李世民背着手,从地中海之西一直看到了大唐。

    陈平安抱拳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则是摇摇头,淡然道:“你我之间,就不必如此了,要是没有你给朕画出了这一副地图,给朕做了个地球仪。”

    “还规划好了路线,让商贾们找到了拜占庭,带回了西方子民。”

    “或许,大唐朝野上下,还一直以为,大唐是这个大地上唯一的天朝上国呢!”

    “天可汗……徒有虚名!”

    历史上,李世民或许很看重‘天可汗’这个称号,还会无比自豪。

    可是,现在的李世民并不觉得‘天可汗’是什么无上荣耀了。

    大唐之疆域也就那么点儿大。

    北地、西地都有着广袤的大地,还有着其他的帝国存在,甚至是有着拜占庭、波斯这样的大国。

    所谓的天可汗,那不过是打败了一个小小的突厥罢了。

    算得了什么呢?

    陈平安也就不拍马屁了,李世民似乎还是喜欢他的直言直语。

“陛下,现阶段,西征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们既然开始向大唐的子民们科普西方之国,科普这个大地有多大。”

    “也算是睁眼看世界。”

    “其实,以后,也可以把封地往这些地方分封,一来,可以缓解中原之地土地兼并的隐患,二来,还能给大唐镇守边关,甚至是开疆扩土。”

    “第三点,让西南、东南之地开发出来,以这富足之地,养着大唐的边军。”

    “第四点,大唐也可以慢慢地把军事重地,向西南发展。”

    “招收突厥勇士,让他们在这些地方为大唐打头阵,可以从这里接触西方。”

    这样一来,大唐以后往西航行,也就不必再专门绕过马六甲海峡。

    也就会更方便一些。

    也是一个功在千秋的事业。

    陈平安还为李世民讲述了千年之后的中原,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在马六甲海峡遇到的那些危险。

    有了交趾之南这个码头,完全就不必在意马六甲海峡上暗藏的危险。

    李世民听完,也就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后面发展的方向,也就可以做一个调整了。

    贞观六年,在总结了贞观元年至贞观五年的五年规划的成果,又要制定贞观六年至贞观十年这五年的规划。

    有了陈平安的建言,李世民也打算向东南、西南的岭南发展。

    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北之地乃是荒凉苦寒之地,根本就没有发展的必要。

不如大力发展岭南之地,在这里开垦荒地,多多迁移百姓,开发这些地方。

    人多了。

    地多了。

    深山老林也就少了。

    陈平安还有一个建言,为了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防止黄河泥沙俱下,以至于河床被抬高。

    可以在陇右道等地耕种树木,比如柳树、杨树、松树等耐干旱的树木。

    千年之后,为了防风固沙,还在西北、东北之地种出来万亩防护林呢。

    只是现在腾不出手来,还无法做到给钱,招工,培育树苗,种植防护林。

    “你说,过几天,大唐邸报上,报道出来拜占庭帝国,还有这大唐疆域图,百姓们会是什么反应?”李世民有一些好奇。

    任谁在知道了这个大地的真实面貌之后,恐怕都不会那么的淡然了。

    陈平安想了想,回道:“陛下,臣以为百姓们可能先是不相信,甚至是惊诧。”

    “等到了解了之后,可能也就理所当然了。”

    “就好比这一次的浑天说之争,最后,百姓们在理解了浑天说的原理之后,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支持浑天说。”

    “而既然已经能够接受浑天说,自然也就能够接受拜占庭这种西方的帝国。”

    李世民点了点头。

    ……

    李旦:我爷爷是皇帝,我爸爸是皇帝,我妈妈是皇帝,我哥哥是皇帝,我侄儿是皇帝,我儿子还是皇帝,哦,对了,我也是皇帝,还当了两次。

    武则天死后,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

但是张柬之等人没能快速地巩固神龙政变的成果,以至于出现了韦氏弄权,武三思只手遮天的情况。

    差一点儿让他们发动的神龙政变失去原本的保唐效果,被武氏给篡权了。

    好在,李家还是有血性的人。

    武三思最终还是死于李家子之手。

    中宗死了。

    睿宗被李隆基推举之后登基为帝。

    景云元年,李隆基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人生。

    也是这一年。

    大唐割让了黄河九曲之地给吐蕃,结果,吐蕃得到了土地,壮大了自己,还是继续攻打大唐。

    上一次的史册也就写到了这里。

    李世民看完,也比较在意,大唐又是如何抵御吐蕃的。

    而景云二年,年初的时候,突厥向大唐头像,成为了大唐的附属国。

    然后就是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之争。

    至于抵御吐蕃的战争,根本就没有打响。

    毕竟,这一年,朝廷争斗不断,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在争权,皇帝李旦就是一个老好人。

    也是历史上少有,真的不想当皇帝的人。

    登基之后,就听太平公主的,啥事儿都是听之任之,而到了景云二年,有着宋璟和姚元之等大臣维护太子李隆基,李旦就开始打算让太子李隆基监国。

朝堂之上的权柄之争还在加剧,自然也就顾不上边关了。

    至于这公元712年,有着好几个年号,好在那帖子写的也算是详细了。

    因为这一年,李隆基登基为帝!

最新小说: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你出轨在先,我离婚你哭什么 心匣[刑侦] 无敌!开局至高神修为,灭诸神! 穿成哥儿下一秒 0852 软骨 长城守夜人,签到八十年,人族当兴 霸总特助拒绝007 重生后我成了前任的小婶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