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贞观公务员 > 第346章 冗官

第346章 冗官(1 / 2)

对贞观十四年的人来说,扬子江上的舟船已经是相当的多,航道也极其繁忙。

    毕竟,如今的东南之地已经是真正的鱼米之乡了。

    再加上还有一个东瀛之地呢。

    自从占据了半个东瀛之地,在那边建立了钢铁厂,还有三座都城,迁移了一部分百姓过去。

    东瀛也发展起来了。

    所以往来也就更加频繁,运输的商船是一艘接着一艘。

    再加上,如今是年关将近。

    不少工地都开始停工停产了,外出务工的百姓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家过年。

    天下十三道的官道、航道上都是各种交通工具。

    只是这幅的忙碌景象,在陈平安看来,也就是毛毛雨,真正的农民工回家过年的盛况,还是要看千年之后的那个年代。

    千几百条破船来来往往,这数量,在第一工业大国的时代,是真的拿不出手。

    但是对于大唐而言,如今这场景,就是盛世之景。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史册。

    这一册写的是朱元璋病逝之后的大明王朝,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开始,到靖难结束。

    他也没有想到,英明神武如朱元璋,其后代也能出现这样的事儿。

    这也正是历史的独特所在。

    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来了这大明江山,还培养了朱标这样的皇太子。

    本以为,大明盛世应该可以平稳地传下去。

谁知道,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最好的皇太子,却在他前面病逝了。

    一个年幼的皇太孙,在能力和威望上,根本就不如一个拥有着整个淮西勋贵们的皇太子。

    朱允炆此人也是昏庸无能之辈,哪能登基称帝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削藩呢?

    连自己的儿子李治都不如也!

    看看靖难之役,朱棣以八百人谋反,一路从蓟州打到了金陵府。

    这一路上,数次遇险,却又化险为夷。

    而朱允炆更是临阵换将,直接把自己给害死了。

    明明手中还有着淮西武将,还有着朱元璋给他留下来的几位名将,打一个朱棣,应该不成问题。

    可惜,朱允炆的做法,真的是让李世民看了都摇头。

    真要是自己的孙子,恨不得抽死他。

    不过嘛。

    朱元璋的做法却又让李世民有了一些感悟。

    这般封王,最后就算是天下乱起来,就像是这靖难之役一样,最终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还是姓朱。

    不像是大唐。

    李世民又想到李治之后的武周。

    想到这里。

    就气的差一点儿要去找李治,抽死他。

好好一个大唐,却被一个女子给夺了皇位。

    “朱棣此人不简单啊。”

    李世民看完了。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最终登基为帝。

    后面的永乐之治,要留到下一次了。

    陈平安回道:“陛下圣明,朱棣在千年之后也被称之为永乐大帝,建立了永乐盛世。”

    “可以说,有人把朱棣和陛下排在一起。”

    “不过,朱棣因为通过靖难之役登基为帝,所以在位期间,为了给自己正名,也为了拉着朝中那些文臣武将,以穷兵默武的方式,五次亲征。”

    “虽说大明这个时期有着永乐之治,但是对于大臣们和百姓来说,还是负担比较重。”

    “不过,朱棣有一个好太子。”

    “他五次亲征,太子监国,能够给他提供了亲征的后勤保障,让他可以发放足够的军饷,也有着足够的粮草。”

    李世民听完,点了点头。

    从靖难之役就能够看出来,这个朱高炽也是一个守成仁君,确实是有着大才。

    李世民又看向了明朝的官职制度。

    明朝有着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还有一个锦衣卫。

    吏部又有着文选司、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

    户部又有着总务司、民政司、度支司、钱法司、仓储司、税务总署、盐政总署、海关总署、司农司。

    礼部又有着仪制司、礼乐司、教育司、主客司、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宗正寺。

兵部又有着武选司、职方司、武库司、太仆寺。

    刑部又有着总务司、法制司、诉讼司、刑罚司。

    工部又有着营缮司、度衡司、都水司、屯田司、少府寺。

    都察院又有着廉政总署、审计总署、检察总署、调查总署、监军总署等。

    通政司又有着递政使、左参政、右参政。

    又分为了内廷和外廷。

    “宋朝因为有着实职、虚职之分,所以官职较多,有很多官吏拿着俸禄,却无事可做。”

    “这也是宋朝从赵光义之后,就开始出现了冗官问题的原因。”

    “等到了宋徽宗时期,虽说是八十万禁军,实际上,很多都是在吃空饷吧。”

    “真正的禁军可能也不过是二十几万。”

    “就这二十几万,还是又有不少混吃混喝的人,还有一些,则是成了私兵。”

    “故此,金贼南下兵临城下之时。”

    “宋朝的京师毫无抵抗之力。”

    “朱元璋应该是看到宋朝冗官问题之后,知道前车之鉴,便精简了官职。”

    “此法,倒是可以在大唐借鉴一二。”

    李世民在看了宋史之后,也就意识到了冗官的问题。

    大唐如今尚未出现这种情况,可是到了唐朝后期,这种情况也有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很多。

    而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监管缺失,皇帝无能、奸臣当道。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国策,也需要人去施行,而人在施行的时候,就要看一看,施行国策的人是好是坏。

    若是帝王英明神武,也能够任人唯贤,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然而,谁又能够保证每一代的帝王都是英明神武,都能够文治武功呢?

    “陛下,再好的官职,也是人去施行国策。”

    “故此,若是君王无能,还有奸臣把持朝堂,制度对于他们而言,那都是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了。”

    “再好的制度,也能在他们手中毁掉。”

    不过,陈平安又是话锋一转。

    “当然,不能因为如此,我们就不去建立更好的制度,而是在建立制度的同时,也要想到如何能够保证这么好的制度,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又该思考,如何才能防止那一些事情的发生。”

最新小说: 嗷呜!你的豹来喽 穿成太子外祖母,我带全家立人设 藏匿你 诸天订单:客串角色就能获得奖励 道易天下 偷风月 熟男俗女 半岛检察官:这份荣光我不会独享 官途之红袖飘香 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