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陆逊便是下令:全军冲刺!
是的,陆逊要不管不顾地强行提速,哪怕因此导致阵型的混乱,哪怕因此吴军几乎要放弃防御,彻底成为汉军的靶子。
很简单的道理,随着汉军的箭雨倾泻,吴军勉强维持的阵型已经摇摇欲坠,继续缓缓前进,除了给汉军弓兵更多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其他已经毫无意义。
如此,虽然每次吴军的伤亡会少一点,但架不住次数多啊,乘积之下,吴军的伤亡恐怕还会更大。与其如此被动下去,还不如一鼓作气地冲过去,与汉军贴脸而战。
吴军毕竟有着兵力的优势,只要能贴身肉搏,令汉军无力顾及防御,即便无法反制汉军,也势必能造成汉军更多的损失。
应该说,陆逊是真正地理解并掌握了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也到底无愧名将之名。
所谓名将,或许更多的并不是能有巧思奇谋,而是能在关键时候,因地制宜地,及时而准确地做出有利于己方的决断。
可别小瞧了这一点,要是历史上的马谡同志能老老实实地因地制宜当道扎营,或许千百年后的名将谱上也当有马谡的一席之地(要是北伐功成的话)。
随着陆逊的命令下达,前线的吴军也当即向着汉军狂奔了起来。
面对吴军的突然加速,汉军的前线指挥官周仓也是微微一愣。
显然,论战役指挥能力,周仓比之陆逊还是要差上不少的。
不过,差一点并没有关系,毕竟周仓的身后可还有一尊大神,而周仓没有别的好处,突出的就是一个听话。
虽然暂时看不懂吴军突然加速的缘由,但中军并未传令让自己也加速或减速,自然周仓也就不会有任何的异动。
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不动就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也就在周仓决议要以不变应万变之时,一个传令兵却是突然出现在了周仓的面前,道:“关将军有令,继续按计划前进。”
虽然身在中军,但关将军却是已经预判到了陆逊的举动,并在第一时间便是下达了最为正确的指令:任你八面来,我只一面去。
而这样的命令无疑也是正中周仓的下怀。
“是。”当即,周仓毫不犹豫便是答应道。
“稳住阵线,徐徐而进。”一声大喊,周仓随即也是对前线的汉军下令道。
“是。”身旁的传令兵也是立即答应道。
很快在周仓的命令下,汉军也是继续有条不紊地向着吴军推进着。
只是因为吴军的加速,两军之间的距离很快被拉近了起来。
随着“砰”的一声巨响,蒙着牛皮的两面长盾狠狠地撞击在了一起。
紧接着,“叮叮当当”的乱响中,长戈、刀剑、盾牌瞬间磕成了一片。
红色与黄色的两条巨龙,终于是在吴军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之后,缠斗在了一起。
而一进入缠斗之中,果然如同陆逊所预料的那般,汉军的伤亡也猛然上升。
只是,与此同时,在进入贴身肉搏的阶段之后,吴军的伤亡也同样在飙升,甚至吴军伤亡上升的速度,还远比汉军要高。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汉、吴之间将士的战力差距,可不会因为距离的拉近而减少。
相反,越是在贴身肉搏之中,将士们之间互相的配合便越是重要,相应的战力差距也将会被逐步放大。
再加上因为快速奔跑而导致的阵线变形,几乎在一瞬之间,吴军便是陷入了苦战之中。
三五成团的汉军将士,默契地配合着,如同一柄柄的锋利的刀刃,肆意地切入着吴军的阵线,小刀剌肉似的,一点点收割着吴军将士的性命。
虽然吴军有着更多的弓箭对汉军实施着压制,但短兵相接之后,汉军还是很快占据了战场的上风。
见此情景,不管是前线指挥的陆逊还是坐镇中军的吕蒙吕大都督,甚至是一旁的虞翻等吴军的将领们,对此都毫不意外。
甚至,看着自家军队迅速落入下风,吴军的将领们的心中隐隐还有些安心。
无他,这本就是关羽军该有的战力。
若不是打不赢关羽军,吕蒙又何必想那么多的歪门邪道呢!
如今关羽军迅速掌控战场,这也才是正常之事,相反,若是关羽军跟自己打得有来有回,吕蒙等吴军将领们反而要担心关羽是不是还藏着什么阴招了。
当然了,早有所料归早有所料,对于这样的下风处境,吕蒙等人却也根本没有太多的办法。
若是平时,吕蒙倒也还可以派出手下将领充实到前线,毕竟,吕蒙也很清楚,相较于汉军,他的优势除了兵多,就是将多。
虽然个人的勇武在如此大规模的战斗中,并不足以改变战局,但至少稳住战线,拖延一段时间还是不成问题的。
只是,今次之战,吕蒙却并不准备让自己麾下的将领们去冒险。
本来嘛,折了一个蒋钦、废了一个潘璋(和谈后,汉军得到粮食后,送归了潘璋,剁了大拇指的潘璋。)就足够让吕蒙心疼不已了。
这要是再折进去几员大将,即便此战胜了,也是惨胜,更也不好跟吴王交代啊。
因此,留给前线将领的牌,其实就一张——兵力!
两倍于汉军的兵力,几乎是陆逊等将领们手中唯一的凭侍。
而吕蒙给陆逊、徐盛、朱然三人的要求可不仅仅是用手中的兵力守住半日的时间,在守住阵线的同时,吕蒙还需要他们将汉军的全部实力给压榨出来。
如此,才能给魏军的背袭提供最佳的时机。
应该说,吕蒙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还真是豁出去了。
这与之前只想要赚便宜的吴军简直是判若两军。
当然,这也是被逼到了角落没办法的事情。很简单的道理,从吕蒙或者说吴军的视角来看,这次的机会是绝不容错过的,也绝不容有任何的意外。
哪怕为此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整个吴军也是在所不惜的。
只可惜: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