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的士卒也好,数千的青壮也罢,虽然畏惧于魏国的军法、国法,但却更加畏惧于就在眼前的死亡。
毕竟,死在刀剑之下,也好过被巨石压成齑粉不是。
于是,魏军主将的一通怒火,终究成了无用功。
在魏军主将的怒吼与砍杀中,谷内的魏军情况不仅没有丝毫的改观,甚至越发地乱了起来。
“将军,事已不可为,我们赶紧撤吧!”抬头看了看山坡上越来越多的“山贼”身影,一旁的亲兵也是忍不住劝说道。
魏军主将何尝不知道,事已不可为。
可是,被一股山贼给伏击了,主将实在是不甘心呐。
且不说军粮失期的惩罚,单单是被山贼所败一事,就足以令其从此在一众魏军将领中抬不起头来。
似乎是看清了自家主人心中的不甘,身旁的亲兵也是一边举着盾牌为其挡住沙石的冲击,一边劝说道:“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今日我军不过五百卒,又有青壮碍事,为山贼近两千人伏击,败了也是正常。”
话音落,一抹精光瞬间在主将的眼中闪过。
显然,亲兵之言,算是说到了主将的心坎里去了。
当然,说到心坎的话语不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之言,而是“两千贼人”的说法。
要知道,此刻在山坡之上的汉军也不过六百之数,而且谷底的视线受限,从谷底的角度看上去,所见的山贼数量,至多也只有三五百之数。
换言之,亲兵之言,竟是直接将山头的山贼数量多报了三倍不止。
而若是按照亲兵的说法:五百人对两千人,哪怕对手是山贼,在巨大的兵力差距面前,败了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存在。
想明白了这点,魏军主将当即便是大喝一声,道:“好,随我冲出重围。”
说时迟那时快,未等亲兵们应诺,魏军主将便是重重一夹马腹,随即如同一根离弦之箭一般向着谷口冲将出去。
好在,身后的亲兵也是反应迅速,就在主将离去的一瞬,便是跟了上去。
而这边魏军为数不多的骑兵的大动作,自然被站在山头的史万尽收眼底。
看着狂奔而去的大纛,史万终于也是放下了心。
“传令。”史万随即下令道:“谷口所部稍作拦截,放过其骑兵所部,阻击后续之步卒。”
“是。”早已等候在一旁传令兵立即领命道。
看着传令兵领命而去,史万的目光随即也是回到了谷中,随即也是下令道:“传令各部,半刻钟后,即行堵住两端,以箭雨洗地,随即全军出击,绞杀谷内一切活物。”
是的,史万要将谷内包括青壮在内的所有魏军全部绞杀。
没办法,他们本就是悄然行动,自然也是不可能带着俘虏进行转进。一旦出现俘虏逃脱的情况,可就不仅仅是他们这一支汉军暴露的问题了。
为了以防万一,杀戮也是最简单、直接而有效的办法。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抵如此。
很快,疾驰而出的魏军主将稍稍遭到拦截,在付出了数名亲兵的代价之后,魏军主将便是领着剩余的数名亲兵冲出了谷口。
与此同时,眼见着送信的魏军主将,谷内的汉军也不装了。
两屯精兵分别列阵于山谷的出入口,死死堵住魏军逃亡的生路。
随即,谷内便是万箭齐发,原本熙熙攘攘的箭雨瞬间变成了一阵阵瓢泼大雨。
还在狼奔豸突的魏军,瞬间便被阵阵箭雨钉死在了地面之上。
本就已经损失惨重的魏军部队,在足足三轮箭雨的洗礼之下,也是几乎丧失了抵抗的能力。
更多的民夫青壮甚至已经彻底地放弃了挣扎,直接跪伏在地,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洗礼,祈求着救世主的降临。
可惜,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
有的,只是无情的戈矛,冷漠的眼神,以及生命的代价......
外罩百姓衣服、内穿汉军甲胄、手持长矛、短弩的汉军,如神兵空降,明晃晃的利刃在阳光下闪着点点的寒光,缓缓地向着谷内已经为数不多的魏军压缩而去。
没有任何的悬念,谷内为数不多的魏军即便已经知道危险的来临,却也根本毫无还手的余力。
即便偶有反抗之人,在汉军默契的配合以及人数的碾压之下,反抗的魏军几乎不到一个回合便被乱刀分尸。
看着同伴的下场,其他的魏军和民夫们哪里还敢继续反抗。
于是,明明人数占据着优势的魏军和民夫们,却是很快便被汉军给分割包围。
一声声的哀嚎之中,谷内的魏军和民夫们随即陷入被屠杀的境地。
只是,为了分割包围,能投入屠杀的汉军却是不超过三百,想要以这区区三百人,屠杀掉包围圈内残存的一千多魏军和民夫,却还是件不小的工程。
什么?为何不用火攻,这样便能快速结束战斗!
你得知道,史万需要的,不仅仅是绞杀掉这伙魏军,还需要让已经离开的魏军主将,认定他的军队就是山贼,而不是汉军。
哪有山贼会为了杀人而杀人,哪有山贼会舍得谷中那堆积如山的粮草?
只有汉军这样的正规军,才会不惜代价地消灭敌人。
若是史万真的一把火将谷内的魏军连同粮草给一并烧了,刚刚才跑出去的魏军主将可还没走远,他会看不到这浓浓的黑烟?
一旦被魏军的主将看到了这场大火,魏军主将会怎么想?
即便魏军运粮的主将一时间想不到这异常,难道前线的曹仁会也想不到?
而一旦曹仁意识到汉军出现在了后方,甚至还扮成了山贼的模样,会联想不到襄阳吗?
因此,慢工出细活,是汉军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