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何吴军在守城战中往往表现优异,而在进攻战中,几乎就是一团渣渣的原因所在——几乎跟几百年前的楚国一模一样。
毕竟进攻赢了,那是孙家占好处,私兵死了,那可就是自家的损失了。
一句话:私兵之重,更胜于家国之胜负。
这也是逍遥津一战中,凌统死了三百私兵直接大哭不止,直到孙权答应给他更多私兵这才止住悲痛的原因。
因此,在看到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倒在血泊之中时,潘璋也有些怀疑自己的决定到底对是不对:用自己的两百家底,换三千大军的安全,到底值不值得。
不过,事已至此,即便现在潘璋后悔也是来不及了。
可悲哀的是,这边潘璋的亲兵们还在用自家的性命为吴军主力拖延时间呢,那边吴军的主力在看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汉军之后,却是直接崩溃了。
也怪不得吴军的将士们,他们又不是潘璋的私兵,既没有享受过多好的待遇,也没有父母妻儿在潘璋的手上,若是顺风仗,冒点风险、领点功勋、改善下生活,打也就打了。
可这明显已经被包围了,还打?那不是找死!
用句现代的话来说:一个月就这么三两千块钱,玩什么命啊!
当即,得到后撤结阵命令的吴军将士也是迅速开启了后撤模式,只是,结阵什么的,就完全不在吴军将士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的。
甚至有不少的屯长,直接带着自己的部队就想要向东、西方向进行突围。
别说结阵了,退回到潘璋身边的吴军士兵都寥寥无几。至于潘璋派出的督战队,在这几乎全盘崩溃的场景之下,根本毫无作用,只能退回到潘璋的身边,等待着潘璋进一步的命令。
可惜,他们的将军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能有什么办法。
这一切都跟潘璋想象中不一样啊:自己的主力大军不该趁着汉军被顶住的空隙迅速结阵自守吗?
怎么一下子全都乱了,这还是我麾下的精锐大军吗!
不由得,潘璋的心也是乱了。
只能说潘璋的确是高估了自己在队伍中的威信,也更高估了自家军队的精锐程度。
可是,潘璋还是不肯放弃。
“不要乱!”
“快快结阵自守!”
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嘶吼很快响彻在战场之上,聚兵的号角声也不断被吹响着。
只是,在汉军震天的喊杀中,潘璋的声音显得那么的渺小而微不足道。
在真正的死亡威胁面前,再严苛军法也成了法不责众的摆设,正被汉军追杀中的吴军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听从他们将军的命令。
而吴军的将士们不知道的是,正如他们的将军所言,结阵自守才是他们唯一生存下去的办法,而他们如同无头苍蝇一般的乱窜,只会让汉军更加轻易地完成围歼。
可惜,人在惊惶之中,已经无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