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看向怡峰的目光都充满了震撼:撇开他的家世不论,单是这份本事,骁果军上下就没有一人比得上;而且他的本事一试便能试出来,所以大家非但没有觉得他是在吹嘘,反而认为他是往低里报。
卫铉知道西魏八柱国双十二大将军,若干惠和达奚武、韦孝宽、王雄、怡峰就是双十二大将军之一。尔朱荣军和葛荣军更是史上东西二魏、北周北齐的人才基地;而他这一次出兵河北,其实也有敛才之意。只是他还没有碰上已然在叛军之中展露出角的宇文氏兄弟,怡峰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以上五人和念贤、韩轨、尧雄、寇洛、段荣、窦泰、蔡俊、王思政、段韶、斛律光等人加起来,无疑是凑成了一支史上罕见的梦幻团队。而卫铉认真的梳理下来,不但体会到了正统势力的恐怖召集力,而且意识到老丈人除了给自己权力以外,还有很多潜力无限的人才。
这帮人只要没有夭折,定然能够大放异彩,甚至在拥有很多“古怪”理念的自己的启发下,他们有可能比史上还要厉害、成就还要高。
心念电转之间,卫铉向怡峰说道:“我的亲军还有缺一个都伯,景阜可愿担任?”
都伯就是百人将,相当于隋唐时期的旅帅。此职权力不大、麾下士兵不多,不过也要看是哪支军队的都伯。卫铉的亲军是他的家兵,各级将领在官面上连品级都没有,俸禄抚恤也是由他自己发放。但是亲军离卫铉最近、最受卫铉信任、亲军的各级将领也能更好的向卫铉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他只要放出风声,说亲军还差一个都伯或队主,只怕骁果军里的副镇将、幢主、副幢主都会抢着来。
怡峰明白此理,也明白每个大将的亲军将领都是他的心腹亲信;他见卫铉不仅接纳了自己、还放心将陌生的自己任命为亲军都伯,顿时感激至极,一时间都不知如何开口才好。
过了良久,他才从震撼中平定下来,忽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单膝下跪,沉声道:“怡峰决不辜负主公厚望。”
这个年代的文武将官极少以全名自称,下跪更加不可能。也只有情绪到了一定高度,才会以自己的全名自称;怡峰默然这么久,然后以全名自称、当众以家将家奴的身份下跪拜主,实则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而不是一时冲动所致。
“景阜免礼、景阜免礼!”卫铉大喜过望,连忙起身上前,双手将怡峰扶起。
“谢主公。”怡峰顺势而起,复又郑重的拜了九拜。
卫铉牵着他的手走上前来,向他一一介绍堂中将领。
怡峰五大三粗,看似粗犷不识礼数,实则彬彬有礼,大有名家子弟风范;众人知道“敬人实为敬己”之理,眼见怡峰礼数周全,也依足礼数还礼,并不因他初来乍到而傲慢。
尤其是若干惠对怡峰特别有兴趣,他原本军中最高大的存在,可这家伙竟然比他还高大,还邀请他抽空比武、比骑射。
——————
题外话:有读者认为古代一支军队在战争中损失三、四成以后,一定崩溃,必须崩溃;如果不崩溃,那就没有天理。
这种观点实在太绝对了,同时也是无知的表现。对于一些特殊的有信仰的精锐军队更不适用;比如说隋朝的达奚长儒军、韩洪军、李崇军(隋朝李崇)……就是特殊的军队。
尤其是李崇军,其实比大家熟悉的达奚长儒军还要悲壮。李崇率领的三千战兵、几千辅兵在幽州以北和近十万突厥军作战,他们干掉了敌军几万人,可他也像达奚长儒军那般弹尽粮绝、死伤惨重,李崇也战死了,全程没有一人投降、没有一人当逃兵。
全军上下只有几十个伤兵侥幸活下来,而这几十个伤兵还是突厥兵敬重他们、加以救治的。突厥人最后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投降突厥,当将军;二是返回隋朝。
这些士兵毫不犹豫,全部选择返回隋朝;其中一部分人被押往了北方,当时无法回归,可是他们始终没有为敌军效力,想方设法回来了。
所以“损失三四成以后,一定崩溃、必须崩溃”的概念太过绝对,而始终维护这个理念的人,既是瞧不起我族的先辈的信仰、信念,同时也是无知得可悲可笑